• 53阅读
  • 0回复

服老和不服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4
第8版()
专栏:

服老和不服老
司徒伟智
谁说古代就那么敬重老人?据说有一回,周文王手下那位九十岁的大臣鬻子,就因为老而遭到嫌弃。他老先生很不服气,说了两句颇为精彩的话:“使臣捕兽逐麇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
我实在佩服老当益壮的鬻子。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要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变老的。提起老,人们有时会自然地联想到:房子老了,就摇摇欲坠;纸张老了,就发脆;连钢打铁铸的机器零件都会变老,那就叫金属疲劳,该调换了。然而,事物的这个规律,可不能套用于万物之灵——人!鬻子敢于声言“尚少”,看来他就懂得人生在世决不单凭膀粗腰圆,首要的是会动脑、善思考。大脑储存的知识要随着岁月的延伸而增添。现代生理学甚至表明:人的体力过了四十岁会衰退,但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却要在尔后继续发展哩。岂但“坐策国事”少不了老人,科学研究也同此理。德国科学家洪保德的最重要著作《宇宙》是在七十五岁才动笔的,美国作家杜波依斯完成了他的《黑色火焰》三部曲竟已经九十三岁了。
当然,鬻子如果自夸跟身强力壮的后生家一样能干,那也就可笑了。他的高明,就在不服老的同时,又服老。说“捕兽逐麋已老矣”,就是承认自己垂垂老去,体弱力衰,无法象青年人那样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了。老年人可以保持和发展他深邃的思维能力,然而,蓬勃旺盛的体力和记忆力却是一去不返了。而这,正是许多第一线的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第一线的领导者,必须深入基层、亲劳胼胝;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通常也离不开繁重的实验、观察、夜以继日;如此等等!或许这里有过例外?那么歌德说得好:“这种人是些不平凡的天才,他们在经历一种第二届青春期,至于旁人,则只有一届青春而已。”
既不服老,又服老,此之谓鬻子论老。从中,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许多老干部、老教授、老医生、老演员等等以启发呢?要不服老:因为年老是足智多谋的条件,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年头;又要服老:人老了,力衰了,一般说来不妨多多让年轻人来担任第一线角色,自己则从旁指导、顾问、抚之、翼之就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