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老舍的童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6
第8版()
专栏:连载

老舍的童年
舒乙整理
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
在老北京,过年是最热闹的,玩艺多,光是那些规矩、那些玩艺、那些特别的食物,就足足可以写很厚一本书。可是,在穷人家,过年是过关,过不去这一关的,不知会有多少人上吊。年关从来不是穷人所喜欢的。
为了过年,母亲和三姐要加紧地干活,以便增加收入。穷人也想在年节吃一顿有肉的饺子,虽然菜多肉少。
每当不大懂事的小儿子向母亲报告:当铺的刘家宰了两口大猪,放债的孙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象小塔那么高,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是最好吃!
妈妈的话里包含着很深的道理:我们的饺子是自己劳动挣来的;我们的饺子是自己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么能不最好吃呢?
到了年底,把活计都交了出去,家里也该忙着过年了。别看过不起肥年,却也有不少的事要做:总得扫扫房,灶王龛上总得换上副新对联,总得把平时不知藏到哪儿的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找出来挂上,还得把破桌子破柜门上的已不齐全的铜活再擦上几遍。这几片金属闪着光,摆在那儿,给小屋添了不少神彩,仿佛在说:别看不起咱们,咱们穷,可是活得硬朗!
大家忙,忙而兴奋,为什么不呢?一年劳动挣来的费用,来得硬正!母亲要儿女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就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的响。
母亲自己的确是这么做的,她给大儿子娶了媳妇,她把第三个女儿嫁了出去,她送小儿子去念私塾,她自己咬着牙去给阔人家当了女仆,以后又到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第四女子小学做了工友。
老舍娶嫂子的时候,他已经上小学了,表舅找了他去,对他说,已经和母亲说好了,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舒家,给老舍的哥哥做媳妇,不图别的,只图这家人名声好。舒家穷确实穷,但是名声顶好,这最主要。
表舅在城外土城黄亭子开了个小茶馆,也不富裕,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有人给出了个主意:为办好这桩亲事,暂时先把舒家的坟地典出去。
如果舒家同意,老舍就应该写个文书,立据为凭,因为全家只有他会写字,而且他是除哥哥之外的唯一的男人。那个时候,似乎只有男人才主事,虽然这个男人才十一、二岁,可是,谁叫他会读书识字呢。
“钱无利息,地无租价。”八个大字,六十块钱,一手交钱,一手交地,把祖坟典了出去,把嫂子娶了过来。 ?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