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下苦功 穷社穷队换新貌 喜德县十三个穷社二百一十四个穷队生产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7
第1版()
专栏:

领导干部下苦功 穷社穷队换新貌
喜德县十三个穷社二百一十四个穷队生产迅速发展
据新华社成都三月五日电 四川省喜德县的县、区、社主要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帮助穷社穷队改变面貌。一年来,全县有十三个穷社和二百一十四个穷队的生产和社员收入赶上或超过了当地中等社队的水平。
喜德县是彝族聚居县,四十多年前红军长征时路过这里。这个县的大部分社队分布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大凉山区的崇山峻岭间,长期以来有一批“干巴巴”(彝语:穷得很)社队,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去年在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中,中共喜德县委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区、社三级书记,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的革命精神,走出机关,深入山区,和人民同甘共苦,努力做好穷社穷队的转化工作。各级主要干部深入下去以后,首先帮助这些穷社穷队扭转多年来形成的单一经营粮食的局面。同时,还大力向穷社穷队宣传中央农业文件精神,落实经济政策。例如,米市区前几年社员出工一窝蜂,分配一拉平,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全区的七个公社个个贫穷落后。去年春耕一开始,县委书记杨发美(彝族)便到这个区,同区、社干部一道,逐个访问穷队。他们在组织各族社员学习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过程中,帮助穷队建立了“分组作业、以产计工、联系产量计酬”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去年全区农牧副业全面增产,其中粮食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九,牲畜头数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五。全区七个公社,三十七个“三靠”队,全部甩掉了后进帽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