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森林土壤学家林伯群提出 植树造林要注意适地适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7
第2版()
专栏:

森林土壤学家林伯群提出
植树造林要注意适地适树
新华社成都电 新华社记者蔡名照、喻权域报道:中国土壤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期间,东北林学院副教授、森林土壤学家林伯群向记者谈到,各地在植树造林中要注意土壤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她说,我国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或者长成“小老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树种与土质“不对路”。人们往往不注意造林的土壤条件,“有什么苗,种什么树”,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树木不怕土壤贫瘠,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植树造林。但是,各种不同树种对土质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植树时不仅要考虑表层土壤,而且要调查研究地面以下一米甚至几米深的土质。如东北三省东部一些地区,地下有坚硬的粘盘层,过去植树造林往往只看到表层土壤好,不知道下面暗藏着“石板”。树木种上后,“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或者变成“小老树”。这种土层浅薄的地方,应该种植侧根发育的树种,如落叶松之类。主根长的獐子松之类应该种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
树木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不高,但是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严格,对土壤的酸碱度尤其敏感。一般说来,松、杉之类针叶树耐酸,阔叶树和柏树之类耐碱。南方的酸性土和碱性土往往是犬牙交错的,过去造林常常只在小范围作了土壤酸碱度试验就大面积推广。这样“以点代面”的结果,往往在酸性土壤上种了柏树,在碱性土壤上种了松树和杉树,那当然会失败。
牡丹江以南有个高山林场,场里的人嫌云杉长得慢,看见附近一个林场红松长得好,就采伐了云杉原始林改种红松。结果种了七年不能成活,原因是他们处在高山针叶林带,而十五公里外的那个林场处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红松在当地过了海拔八百米就很难生长。
林伯群副教授指出,森林土壤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她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门学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