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全县供产销一条龙——湖北沔阳县发展草类编织生产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8
第2版()
专栏:

全县供产销一条龙
——湖北沔阳县发展草类编织生产的经验
编者按:我国竹棕柳草等资源丰富,是开展多种经营的极好条件。我国有众多劳力和传统工艺,充分利用这些原料加工成产品,扩大出口,潜力是很大的。但是,一些地方过去不重视原料基地建设,以致供产销不协调,给草类编织生产的发展带来困难。湖北沔阳县发展草编实行供产销一条龙的经验,可供参考。
最近,我们到湖北省沔阳县调查草席编织情况,感到这个县发展草类编织生产的办法比较好。
因地制宜 建设基地
因地制宜地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是使草类编织生产稳步发展的基本条件。
沔阳县地处江汉平原、洪湖的北侧,大小河流、湖泊较多,地势低洼。全县有二十三万亩冷浸水田,春冬雨季积水过多,早稻成活率低,晚稻难于成熟,只适宜种一季稻。他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利用低洼水田插种一季席草较为有利。江汉公社小南大队的同志算了一笔帐:种一季稻亩产八百斤,种两季稻也只产九百斤。在年前插一季席草,收割后再种一季稻,产量仍然可得八百斤,与种双季稻比较,扣除一季种子,一亩田每年只少收粮食几十斤。但一季草的收入,以每亩一千斤计,就可收入二百五十元。再经过粗加工,织成白边席,每亩席草就可收入五百元,扣除成本,还可净收四百五十元。这个大队有十个生产队,队队种草,去年冬季共种草三百八十亩,今年最少可产草四十万斤,织席二十万条,收入二十万元,使大队总收入增加三分之一。
沔阳县委对建设席草基地非常重视。全县去年共试种外地席草一千五百三十亩,每亩施棉饼底肥一百斤,并由外贸、轻工部门投资,每亩补贴十到二十五元。层层落实冬管措施,生产队包产到组,超产分成。因此,席草基地的播种质量和幼苗长势都较好。
种草加工 三级分管
为了确保草类编织产品质量,沔阳县实行生产队种草,大队粗加工,县办总厂精加工、包装出厂,三级核算,各负其责,实行供产销一条龙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能够较好地体现工农结合、专副结合、以专带副、以副支农的方针。
生产队种草,就是把县里分配的基地投资和肥料以及各项管理措施都落实到生产队。生产队包产到组,多产多收,超产部分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归生产队集体,百分之四十归作业组社员个人。这样可提高作业组和生产队集体种草的积极性,保证席草的稳产高产。
大队粗加工,就是在县办总厂的领导下,各公社种草大队设加工分厂。这是一笔较大的收入,可使大队更好地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社员收入。
总厂是全县草席生产的组织者,它负责统一布点,向大队加工点提供辅料,收购大队加工的半成品,进行整理、蒸煮、烘干、包边、检验、包装等工作,并同外贸部门签订合同,组织成品出售,此外还负有对分厂提供加工设备,培训技术力量,提供设计花型、指导生产等任务。总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设备有进口的二十二台纱经、麻经织席机,编织的席子质量好,价格适宜,不仅出口销路广,在国内也很受欢迎。一九八○年,这个厂计划生产纱经席和麻经席(包括大队加工的在内)八十万条左右,产值一百二十万元,可换外汇四十八万美元,上交所得税后尚可获得纯利十一万元。
统一规划 各负其责
发展农副产品就地加工的工副业生产,最忌工业、外贸、商业部门到处布点、盲目发展。这样不仅会出现争原料、争市场、品种单一、质量难保的情况,还容易造成畅销时一拥而上,滞销时全面收缩的局面。因此,统一规划、归口管理,有利于发展工副业生产。
沔阳县草类编织生产所以搞得好,就是因为从席草栽种到产品出厂外销,都在县革委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县里成立了草席生产领导小组协调日常工作。由县农办落实播种面积和田间管理措施,县财办负责销售并从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援,县工办负责生产。整个供销日常工作统归县轻工业局安排。全县一盘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宫景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