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沉寂的湖荡区又活起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9
第2版()
专栏:

沉寂的湖荡区又活起来了
连天的荷叶,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的蒲草,不时跃出水面的鱼儿……这种多年不见的芦荡水乡喜人景色,如今又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重现了。
宝应县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是湖荡、草滩,历来盛产莲藕、芦苇、蒲草和鱼虾。在大批“资本主义”的日子里,偌大的“金银湖”、“万宝滩”荒芜了,沉寂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落实了党的政策,万顷湖荡区又活跃起来。
全县水面最多的,要数水泗公社。这里八万亩土地中近六万亩是水面、草滩和低洼的荡田。前年,公社党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调整生产布局,开始建设荷藕、芦苇、蒲草、养鱼以及茨菇、芡实等经济作物的副业生产基地。五千名社员踊跃参加建设。当年建设,当年收效。全公社放养了二百多万尾鱼苗,产鱼三十万斤,收获鲜藕五百万斤,料蒲五百万斤。副业收入增加到三百万元。
水泗公社是整个芦荡水乡的缩影。全县经过复壮更新的一万多亩芦苇,都长粗了,长高了,芦苇面积虽未扩大,去年柴草产量却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一千万斤。宝应湖畔的中港公社金湖渔业大队在浅水滩种上蒲草、蒿草,深水烂田点种了芡实,水面放养二十万尾鱼苗。杂草是鱼类的食物,鱼屎是柴草的肥料。这样,水上水下结合,水产品、水生作物齐获丰收。一九七八年,平均每亩水面收入五十多元,“穷洼子”变成了“聚宝盆”。
现在,综合利用水面正在湖荡地区社队广泛开展。去年,全县多种经营总产值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社员的生活也开始富裕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赵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