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我不是魔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9
第4版()
专栏:埃及通讯

“我不是魔鬼”
本报记者 林皎明
“我不是魔鬼”。埃及妇女在一部影片里喊出了这样的心声。以往,阿拉伯妇女从头到脚用黑色的长袍裹着,再热的天气也不露出胳膊和小腿;尤其是脸颊和嘴,那更是绝不能让男人看见的。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着,至少在开罗,你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阿拉伯女子了。
和其他许多民族的妇女一样,阿拉伯妇女也曾经是被诅咒的对象。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说:“女人是万恶之源”,也许这就是妇女要穿长袍避邪的“理由”。由于同样的偏见,女人与男人不能同桌吃饭,即便在家庭中,母亲同丈夫、儿子一起吃也不行;女人不能自己选择对象,而男人却可以名正言顺地多至娶四房妻妾;女人不能提出离婚,而丈夫只要连说三声“休了你”,一场姻缘便从此了结。
现在,埃及不少人在承认这些事实的同时,会再三声明,这是历史,是已经流逝的历史。然而,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仍然是显示伊斯兰国家国情的一个侧面。
与现在还不许妇女当理发师的阿拉伯国家相比,埃及妇女可称得天独厚。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革和她们自身求解放的斗争已经为埃及妇女赢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开罗出现了一代新女性:女秘书、女打字员、女招待、女记者、直至女部长。一般妇女的权利也有了一些保障。不久前,埃及人民议会通过一项新的离婚法,其中规定,如果丈夫不顾妻子的反对而娶第二个妻子,女方可以要求离婚,并有权得到生活补贴和经济补偿;原夫妇共有的住宅,归女方所有。新法通过后,开罗法庭审理了第一桩妇女要求离婚的申诉。起诉的妇女控诉丈夫经常殴打、虐待她。结果她取得胜诉。这条新闻被登在报纸显著的位置上。宗教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是不可缺少的。过去,妇女不能进清真寺的门槛。而今,开罗侯赛因清真寺对妇女开放,只是另辟妇女专席,同男人分开祈祷。
埃及妇女享有这些权利并不是谁恩赐的。早在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六日,埃及当时最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胡达·谢拉薇,率领三百名妇女,面对英国占领军的枪口,为营救爱国运动领袖萨阿德·扎鲁尔,举行过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妇女示威游行。五名妇女当场牺牲。此后,民族解放斗争的风暴将妇女卷进与男人并肩作战的同一条战壕中。由谢拉薇创建的埃及第一个妇女组织不断组织妇女社会活动,抵制英货,要求男女平等权利,在埃及妇女运动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这位女英雄曾经出席过一九二三年首届国际妇女大会,一九三五年被选为国际妇女联合会副会长,一九三八年又亲自组织和召开了开罗第一次妇女大会。谢拉薇不仅是一位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女战士,更是一位首倡要求限制一夫多妻制和取消禁闭妇女的“忏悔室”枷锁的妇女领袖。因此,直到去年十二月,谢拉薇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开罗妇女还集会纪念她。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埃及妇女地位的变化正是埃及近代发展史的一个侧面。(附图片)
埃及著名妇女运动领袖胡达·谢拉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