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马克·吐温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0
第7版()
专栏:

马克·吐温的故乡
严维明
宽阔、壮丽的密西西比河,在她奔向墨西哥湾的长途旅程中,总要在密苏里州一座美丽的小镇旁流连片刻,用敬慕的眼光端详一下,然后恋恋不舍地向南流去。这座小镇名叫汉尼巴尔,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乡。
汉尼巴尔不过是一个两万人口的小镇。然而,它曾经是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抓住这个典型,以辛辣和幽默的笔调,揭露了美国“民主、自由”的本质,抨击了当时美国呆板的教育制度、资产阶级的传统习惯和虚伪道德。他笔下的汤姆·莎耶和哈克贝里·芬,是活生生的叛逆形象,博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同情。
马克·吐温把汉尼巴尔描绘成“一座白色的小镇”,因为这里的房屋大多粉刷得洁白如雪,以抵御似火的骄阳。希尔街三一六号也是白色的木板房。这是一幢两层的小楼,建于一八四四年,现已修缮一新。大门口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马克·吐温旧居”。
然而,马克·吐温并不诞生在这座房子里,“马克·吐温”也不是他的真实姓名。他原名萨缪尔·兰亨·克利曼斯,一八三五年生在密苏里州的弗罗里达村,四岁时才跟着父亲迁居到汉尼巴尔,在这儿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气势磅礴的密西西比河、来往的船只和木筏、黑奴的苦难生活、船夫们的精彩故事,都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马克·吐温最著名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就是以汉尼巴尔为背景写成的。在这两本书里,它以圣彼得堡的名字出现。汉尼巴尔原是一个偏僻的、默默无闻的小镇,生活节拍十分缓慢,马克·吐温生动地说它“在仲夏的晨光中昏睡”。但《历险记》问世以后,它却顿时变成了名驰遐迩的地方,再也“昏睡”不成了。如今每年有十五万人来这里游览。
从一九三七年起,旧居改成“马克·吐温博物馆”,里面陈放着几百件和作家生平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其中有一只樱木书桌,油漆已经剥落。据说,马克·吐温就是伏在这只桌子上写出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旧居的大门左侧,有一道一人高的木板篱笆,著名的“汤姆粉刷篱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路对面,是马克·吐温幼年时代的游戏伙伴劳拉·霍金斯的住宅。她后来成了《历险记》中的贝基·撒切尔。镇南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奇石嶙峋的假日山。有一次郊游时,他俩在迷宫般的石灰岩洞里迷失了方向,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在奴隶制盛行的年代,这些山洞常被用作帮助黑奴逃亡的“地下铁路车站”。如今,新一代的汤姆·莎耶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仍在兴致勃勃地探索“汤姆·莎耶洞”中的奥秘。
在马克·吐温生活的时代,汉尼巴尔的交通十分不便,只有双烟囱的定期班船在这里停靠。今天,四通八达的公路,把汉尼巴尔和附近的城市联结起来,甚至还修筑了一个飞机场。三千马力的拖轮,拖着一串串的驳船往来河上;声学记录仪代替了铅砣测深员,人们再也听不见“马克·吐温”的叫声。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水深二噚”,表示船只可以安全通过,后来成了萨缪尔·克利曼斯的笔名。
在密西西比河畔,有一个秀丽的、面积达二百英亩的“河景公园”。公园的高地上,耸立着马克·吐温的雕像。他目光炯炯,俯视着他生前热爱的家乡。远处,密西西比河上一九三五年修建的“马克·吐温纪念大桥”和著名的杰克逊岛清晰可见。
到夏天,汉尼巴尔人仍要到密西西比河中的杰克逊岛去钓鱼、游泳。就象《历险记》中描写的那样,小岛今天仍是绿树浓荫,芳草鲜花,蝶飞鸟鸣,给人们提供无限的乐趣。当年,汤姆·索亚的朋友哈克贝里·芬和黑人小孩吉姆曾在这里露宿,然后驾着木筏顺流而下,前去远征。(附图片)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