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模范教师王志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15
第4版()
专栏:人民园地

  模范教师王志亭
河北省井陉县模范教师王志亭,该县滴水岸人,今年三十四岁。他出身贫苦,没有上过学,只在夜校里念过三冬书。
一九四九年,该村开始设立小学。他担任了教员。由于他积极实干,把学校办得很好。因此,在一九四八年春假进行评奖时,他被评为全县三个模范教师之一。这鼓舞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兴趣与信心。同年他被调到邻近的后亭村任教员,却碰到了钉子。后亭村的村干部和群众都知道他没有上过正式的学校,怕他教不好书,想要求上级将他调走。这给了他一个极大的刺激,使他深深感到:如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将学校办好,是不会受到群众拥护的。因此,他便努力学习,钻研课本。一九四九年五月,他被调到县教员轮训班去学习。他高兴极了。在轮训班三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中,他努力钻研,专心学习算术。
一九四九年八月他被派到与后亭村相距七里路的东尖山村任教。该村的干部和群众也都瞧不起他,对学校也不关心。学校里的桌椅用具都很困难,要啥没啥。他就和村干部去商量。教育委员马德双说:“你瞧着办吧!”但王志亭同志毫不灰心。他想:“不怕你们轻视,我有决心把学校办好。”
当时正在秋征,该村与别村挑了战,要提早完成征粮工作。可是村里会算账的人很缺,群众老等着交粮,就是算不出账来。村干部与群众都很着急。他便立即帮着算账,使征粮工作胜利完成。从这以后,村干部和群众就不像以前那末瞧不起他了。大家都说:“咱们老王有两下子!”他又和村干部研究开学问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们召开了家长会。他诚恳地向家长们说:“只要你们把儿童送到学校里,我就保证把他们教好!”一部分家长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了。
开学后,王志亭就决心教好学生。在讲课前,他就充分地准备功课。在课外,他又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给他们讲故事、说笑话,使同学们都乐意接近他。这样,他就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拥护。同学们都对家长说:“王老师可不错哩,讲课比李老师(前任教员)讲得还好,平时又常给俺们讲故事。”这样一来,他的威信提高了。全村再没人瞧不起他了。
王志亭同志还采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他把低年级学生编成小组学生字,让他们在课外时间也能集体学习,互相检查。他教高年级学生时,便注意使学习联系实际。有一次学校里买了炭,他便把炭的斤数和每斤多少钱告诉同学,要大家来算。这样学生们学了就能应用,学习的兴趣也就高了。
此外,他对于家庭生活贫苦、经常请假的儿童,采取了个别教育的办法。如马德双的孩子马牛小(十六岁),因为家中要他干活,便常常误课。王志亭便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
由于王志亭同志的积极努力,学生便逐渐增多。全村三十二个学龄儿童,已有二十九个上了学。全村群众对学校都关心起来。去年冬天群众自议,除修理了旧有的桌凳外,又增加了书桌十一张;今春又用白粉刷了课堂的墙壁,另开了窗户,使学校焕然一新。有些老百姓对他说出了知心话:“老王!你刚来时,俺们可是看不起你。可想不到你能把俺村儿童教得这么好!”
在今年六月全县教员评奖大会上,他被评为甲等模范教师了。
刘永彬 王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