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要造新林,也要管好旧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4
第4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要造新林,也要管好旧林
每年落实造林任务时,总听到基层干部群众强烈反映: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花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现有山林不管理,却把时间和劳力花在开山造林上。这种做法,很值得研究。
松溪县旧县公社的六垱大队,原是油茶产地,有油茶林一千多亩,茶油年产量二万多斤。一九五八年全国农业先进代表大会上,这个大队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油茶先进单位”奖状。“四人帮”横行时期,许多油茶林荒废了,产量下降了,现在老油茶林只剩下四百多亩,年产茶油不到三千斤。近几年虽然造了五百多亩新油茶林,但由于没有时间管理,其中早造的一百多亩已到试花期还不能结果。存在这些问题,除了单纯抓粮食的错误做法外,种与管的关系处理不当是个重要原因。这个大队的干部算了一笔帐,全大队三百多个劳力,有三千多亩杉木幼林、三百多亩竹林、九百多亩油茶、四百多亩茶叶,仅管理这些林地,平均每年每个劳力要干四十多天;还要接受五六百亩新的开山造林任务。每年林事活动安排不了,只好丢开管理的“软任务”,去应付造林的“硬任务”。顾此失彼,原有林地得不到巩固提高,新造的林地也往往“春造秋荒冬不见”。六垱对门山面积七百多亩,连续造林四年还不成林。群众说:在我们这个地方,除了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外,可以适当发展一些用材林,但必须根据生产单位的能力合理安排,上一阵巩固一阵,再稳步前进,不要年年下达过头的造林任务,前面造,后头荒。
渭田公社的木丘大队,有二万多亩宜林荒山,七千多亩有林地,其中有二千亩林地需年年抚育。这个大队近二百个劳力,每年除了管好二千多亩林地外,只能再造新林二百多亩。可是,近几年,每年下达给这个大队的造林任务少则六七百亩,多则一千多亩。一九六七年以来共造用材林五千多亩,大部分是“一锄一株苗,种下没人管”,现在有成林希望的不到一千亩,其它全部报废。干部群众说:要真正脚踏实地,每年干它二百亩,造好管好,十年后就是二千亩。空喊滥造,欲速则不达。
在种与管问题上,反映还有许多。如强调搞千亩片、万亩林,毁掉不少阔叶林、先锋树种和灌木群落。种下后管理没有跟上,老林没有了,新林上不来,地表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破坏生态平衡等等。
福建松溪县 俞文慧 黄水金 林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