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4
第5版()
专栏: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于光远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举行,我想趁此机会就发挥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提点意见。
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不行;发展科学技术不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行。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四化建设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有任何怀疑和低估,将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两年来,党和政府为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得到落实,一些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国家建设中许多重要科学技术和技术经济问题,还没有同有关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进行充分的、自由的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许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中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应该解决、能够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等。因此,今天还有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及其群众团体作用的必要。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组织体系中,有党的组织,有国家和各种行政管理的组织,有群众团体,还有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基层组织。这几种组织的性质、作用是不同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在党的领导下,其他各种组织各有不可互相替代的作用。我们进行四化建设,很需要不同性质的组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国的科协,包括全国科协和地方科协,是各种科学技术工作者群众团体的联合组织。在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科协和各种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已经恢复了活动,并建立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工作内容也有新的发展。科协刚刚恢复的时候,全国科协主席团为科协的工作和活动规定了一条根本的宗旨,要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经过三年努力,成绩是显著的。
科协及其所属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工作者是它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活动主体。这种性质在建国初期,即在“科联”、“科普”两个团体时期,是比较清楚的。科技工作者亲自感受到这两个团体是自己的“家”。一九五八年合并为科协以后,在一段时间里,科协的工作和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反右扩大化和一九五八年批判所谓“专家路线”、“拔白旗”的消极影响。例如,在组织上过分强调吸收工农兵群众,对专业科技工作者有所忽视;片面地强调政治挂帅及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忽视了群众团体的应有的独立性;在工作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行政化、机关化的毛病增多了。历史的回顾常常能够加深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我们指出上面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否定科协的成绩,而是为了更加明确地认识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性质。
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体系中,现在有领导和管理科学技术工作的政府机构(科委),有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为什么还要有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中,科学技术群众团体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科学技术工作者成立自己的团体,首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经常的学术交流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当然,研究机构甚至国家机构也可以搞学术交流活动。但是,由群众团体按照研究的范围或题目进行经常的、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比较方便。例如,前年好几个部门都想召开自己的有限元法应用讨论会,要讨论的问题都差不多,邀请到会的大体上也是那么一些人。后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找有关部门商量,决定几个部门的会合在一起开,由学会召集,效果很好,大家都很满意。有些研究探索性课题的学术会议,由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去召开,更有利于不同学派、观点的自由讨论。世界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通常也是由科学团体召集会议来进行的。为了参加这种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也需要成立自己的团体。
科学技术工作者成立自己的团体,也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团体,做宣传工作,增进各界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的了解,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进行科普工作是国内外科学群众团体的好传统。科普这样一项量大面广、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工作,靠少数人,靠哪一个政府机关,靠哪一个群众组织,都是做不过来的,也是做不好的;靠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同有关部门和其他群众组织一起协同来做,则比较合适。
科技工作者是我国四化这个伟大事业的积极成员,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出更多的贡献。除了在本单位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他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群众团体来交换对加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意见,以便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有科学根据的建议。这也是科学技术工作者要求成立自己的团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科协和某些地方科协开展科学技术工作者建议活动以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对国家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受到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这个工作还刚刚开始,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科协、学会要用有说服力的事实,向有关方面宣传科学技术工作者建议的重要性,要经常同有关部门联系,了解哪些建议被采纳了,哪些没有被采纳,不采纳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有的建议既有科学根据又应该采纳,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被采纳,应再次提出来商量。对科技工作者的建议不加理睬,是不应该的。
科技界同工、青、妇以及文艺界一样,除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根本的、共同的利益以外,还有自己这一界的共同的特殊的利益,这就要求有个团体来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和呼声。当然他们的意见,在本部门、本单位也可以反映,但是通过科学界自己的团体来反映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渠道,他们往往乐于通过自己的团体来反映。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群众团体是政府机构、科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的有力助手。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有一些同志往往把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事实上把它变成是某一部门或单位的附属机构。有些地方的科协、学会事实上也变成了行政机构。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发挥这些团体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的。叶剑英同志在国庆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机构和党所领导的各种组织都应当有职有权有责,都不是装饰品。党的正确有效的领导,就是要保证这些机构和组织富有生气地、相互协调地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首创精神”。叶剑英同志这里所说的精神完全适合于科协和各种学会、研究会、协会等团体。
全国设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联合组织,是我国所特有的。根据目前的情况,科协大体上由三种类型的团体组成。一种是按学科组织的学会,如物理学会、化学学会等。一种是按研究的范围或研究的题目成立的研究会,规模大一些的现在有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等。一种是按某一项工作成立的各种协会。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就是这一类团体。实践证明,有这三种类型的组织是必要的,是有利于群众团体工作的。
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性质,决定了在他们的内部生活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应该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组织,成为“科学家之家”。根据科技界自己的要求发起成立的科学技术群众团体,本身就是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一个表现。要下决心克服科技群众团体的工作主要由办事机构的专职干部包揽、科学技术工作者很少参与讨论决定的状况。一个群众团体如果“官气”十足,它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力。
国家和有关行政部门或单位,经常从经济上和干部上给予科学技术群众团体支持和帮助,是这些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得以顺利开展工作和活动的重要条件。但是,这种支持和帮助。包括经费上的补助,都不应该使科学技术群众团体丧失自己作为群众团体的独立性。行政部门不应干预应由科学技术群众团体自己作主的具体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科学技术工作者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学技术研究和普及工作上,我们党派了一些干部到科协机关和某些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去工作,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只要这些同志对科学技术工作者有深厚的感情,尊重他们,就会和他们建立友谊,成为科技群众团体不可缺少的成员。科协机关以及各学会、研究会、协会的专职干部是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的。只有充分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为四化作出贡献的意愿,并吸引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来参加科协、学会、研究会、协会的工作和活动,这种服务才是真正有成效的。
在科学技术群众团体中实行民主选举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应该提倡自由提名、不等额选举的办法。我们要研究适合于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特点的民主程序。没有这种程序,民主生活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有关科协和各种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工作和活动的重大问题,都应该由科技工作者参加的有关会议民主讨论审定。要改变有的学术会议主要由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作主的情况。总之,要一件一件地切实发扬民主,使民主制度化。
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刚恢复组织和活动的时候,在科协工作的同志说过,并不是要把林彪、“四人帮”破坏摧残以前的一切都恢复过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实践证明是好的、今天还有用的东西,我们就应该保留下来;凡是实践证明是不好的,或今天已不适用的东西,就应该抛弃。我们是科学技术群众团体,要讲科学,按照科学技术群众团体的特点去做工作,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期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群众团体也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附图片)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吴文俊在北京数学会一九七九年年会上,作学术报告。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右二),同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钱三强、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赵忠尧教授等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 杨武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