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地质工作要为四化打好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5
第2版()
专栏:

地质工作要为四化打好基础
本报评论员
我们过去常说,我国地大物博。经过地质普查,证实在我们广阔的国土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要制定国家长远建设规划,就首先要搞清矿产资源;要发展农牧业,就首先要搞清地下水资源;要加快石油开发,就首先要提供油田勘探开发基地。总之,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因此,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应当把地质工作放在先行的、基础的、战略的地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地质工作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地质工作明确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我国已探获储量的矿产有一百三十多种,成为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石油地质成绩显著,固体矿产普查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加强了商品粮基地和缺水低产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牧业缺水地区找到了一些新的水源地。地质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同世界工业先进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很不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如果这几年内不把地质工作搞上去,那末,到几年以后国民经济更大发展的时候,会越来越不适应。
地质工作的部署,要按地质规律办事,注意经济合理,讲求经济效果,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地质工作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要通过地质工作的调整,逐步改变地质任务部署与客观地质条件不适应的状况。各类矿产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是一条基本的客观地质规律,违背了就要犯错误,各级领导不能离开地质条件搞瞎指挥。
改革是八字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系统现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弊病很多,必须改革。改革中有习惯势力的影响,要努力解决。全国有十省二十一个地质队进行了按专业化分工,把地质和探矿分开设队,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建立合同制的改革试点,有的已初见成效。现在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同时逐步突破按行政区划设队的老框框,实行按成矿远景区或成矿带设队,并建立相应的后方生活、科研基地。各级干部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实行地质工作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地质部门要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几年以内班子中技术专家和精通业务的要达到三分之一。各级领导要发扬党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围绕地质——找矿这个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业务中去。对群众要加强教育,克服少数人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使广大职工增强从事地质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于在地质、找矿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地质人员常年在野外作业,生活艰苦,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辛勤劳动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广大地质职工要向李四光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事业心。建设国家要靠这种精神。
加强地质这个薄弱环节,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我国的地质工作主要由地质部负责,同时煤炭、石油、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也有一支专业地质队伍。大家应该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地质部门、专业地质部门办地质的积极性。我国绝大多数矿床赋存多种有用元素,地质工作者应该扩大知识面,树立全局观念,实行综合找矿、综合勘探、综合评价,避免工作重复,资源浪费。要把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严禁乱采乱挖破坏国家资源。地质工作跟农村的关系非常密切,农村各级地方党委和社员群众应该关心和支持地质队的工作。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党和国家对于地质工作寄予巨大的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寻找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