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六百里生产战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16
第2版()
专栏:

  六百里生产战线上
徐德操·漆远渥·王松龄·齐鲁·孙铁集体研究,申述执笔
(一)集体开拓者与建设者
从察东到雁北,六百里长的广阔原野上,响彻着数以万计的集体开拓者的劳动歌声。我们驻在这个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某军全体指战员,从三月中旬正式开始,以战斗姿态,热情紧张地进行着建设祖国的各种生产活动:开荒、筑路、挖渠、修矿、……。两个半月中,已将三万一千多亩荒土变成了可耕的熟地。其中近八千亩可作菜园,有六千亩是从长满了芦苇、蒲草的泥塘或一片碱滩改造成的水田。一望无际纵横交错的垅亩和匀整排列着的稻畦,发散着新的泥土气味,绿苗正欣欣向荣地生长起来。在雁北和察南,征服桑干河、永定河的战斗在紧张地进行着。贯穿山阴、应县几千顷盐碱荒野中间,全长三百华里的巨大水渠工程,已接近完成(同时并附带完成了与渠线同样长短的一条公路)。桑干河的淤灌工程,将使我们国家,在明年新添五十万亩肥沃的水田;今年已有十五万亩完成了播种。在察南永定河上游,兴修官厅水库工程所需要的交通线,也正从险峻的山岭上开辟出来了。这是使察南、冀北、热西千余万人民摆脱河水灾害,获得农垦实利的重大设施的开端。在庞家堡矿山上,成千个劳动力,投入了各种土木兴建工程的紧张工作中。所有这些不同的生产活动,都是指向一个总的目标:为战胜祖国的落后贫困和开拓富裕幸福的生活而战斗。即就我们部队本身现实的福利来说,全军本年生产纯益总值,预计可收入小米一千二百万斤;八至十个月的菜蔬可全部自给。
(二)英雄的行为与英雄的事迹
还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当毛主席的军队参加生产的号令刚发出来,我们就在紧张的练兵中,进行着各种准备工作了。全军上下一致提出:“保证在生产战线上打大胜仗,和执行战斗任务一样,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上级布置动员后,热烈的行动,就从每个连队里开展起来了。战士们为了不误白天的练兵学习,自动的起大早拾粪积肥;跑到三二十里外,爬上积雪的山峰采伐木材做工具。不顾饥饿和寒冷,争取自己的工作成绩超过上级要求的任务。许多战士们星期日也不休息,忙着编筐、补鞋、修木柄等。什么都自己动手干;什么不会,就学什么。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下。少数缺少劳动经验和怕受苦的同志们,也卷入了群众性的生产准备热潮里边。不少班排一冬天积肥超过万斤之上,好多同志学会了编筐、造农具各种技术。新开办的铁木工厂的技术和生产效率,都是直线的上升着。“劳动互助”运动从个人到小组,到班排,自发的扩展起来。某师侦察连战士(党的小组长)田福祥发起全班订“互助合同”后,带动了班里三个从来没有劳动习惯的同志,他们自己向上级要求参加打条子编筐。连在旧军队当兵十多年最怕劳动的班长王永福,也积极行动起来。这个“互助合同书”上面,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或弱点(劳动经验多少。体力强弱、文化高低等),具体的一条条写好你教我什么,我帮你什么,按条办事,增加了大家的生产信心。原来富裕家庭出身的战士张忠云,订了合同书后,满怀自信地说:“谁都是人呀!咱学着干活,有人帮着慢慢就锻炼好了。”不管是战斗、行军、练兵、学习以及完成各种任务,互助友爱,总是一种前进的推动力。
三月初,部队在有充分准备的物质基础上,士气昂扬地开进了生产阵地。到雁北开渠的远征部队,沿着铁路、公路,十天完成了六百里长途行军。战士们对走路并没有怨言,他们说:“咱们这是去给国家生产呀,现在还没生产出什么来,先坐上火车,算算要花多少钱哩?”大家算起账来了:多少人,打多少张车票,多少工具、器材,要花多少运费,总共算起来需要四十万斤小米。如果把这笔开支节省下来救济灾民,足够一万人吃一个月的口粮。于是战士们自己做出了结论:“这太不合算了,还是走着好!”某师一个参军才不到三个月的女宣传员何秀芳,在部队这种热情鼓舞中,带着两脚泡坚持行军没掉过队。生产开始后,她每天除了参加挖渠、突击舞蹈和演剧外,还要挤时间给房东挑水满缸,从未间断。她把帮助群众做工,列为自己锻炼进步,争取当一名人民好战士的重要的一条。这是我们部队的光荣历史传统。即使在繁重的劳动中,部队也从未忘过群众。农垦部队在农忙时期还要抽出一定时间,帮助驻地群众春耕。挖渠部队开到工作地后,先不讲休息准备,全体指战员用三个整天帮助群众生产。某团七连每天挖渠回来,给全村老乡担水、出粪、修房、铡草,好像包了工一样。老乡觉得没有什么东西酬劳,全村扭秧歌敲锣打鼓,送来两面红旗。这类事情多得很,解放军和老百姓到处都像一家人一样。
还不止于帮助劳动,部队对毛主席指示:“生产不与民争利”更做得认真。为了照顾群众生产,全军各单位曾无代价让给群众约两千亩开好了的土地。挖渠修矿的部队,自动让给群众约五万多个工。另外,在我们开荒劳动的影响下,大大鼓舞了群众添产致富的思想。仅带动他们开荒的数字就超过了五千亩以上。不只增进了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而且具有教育群众开展经济建设的深远政治意义。这些都是部队生产热情的间接收获。
(三)无穷的群众智慧
我们的生产,也并不是单靠热情支持着的。而是从复杂斗争过程中,发展并健全了组织力量,打开了广大群众智慧的大门,才使我们初步的掌握了胜利的锁钥。我们的领导同志们懂得自己过去学习组织和指挥战斗的本事多一些,而今天指挥生产的本事却太少了。他们就用精心钻研,周密计划、检查,虚心学习,谨慎小心,不顾一切烦劳,来弥补自己的缺点。某师李政委,带着团干部勘查一个方圆千余亩,深达七八尺的大滩池,他们仔细研究了开渠排水的可能及土质、需要工数后,决定动手把这片滩池全部变成水田。这个计划当时成为附近村庄群众的笑料,认为完全是梦想。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农民善意地一再劝阻李政委不要傻干,说:当初日本鬼子曾为这同样计划,抓夫两千三百名,还有水利工程专家指挥,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都没有成功,何况今天我们技术条件又比不上日本?但这些并未动摇李政委的决心。他告诉这位老农民:解放军的力量和智慧能够征服任何困难,不能拿过去日本时代的经验来比。但这位老农民却并不肯在事情未证实之前,轻易服输;他同近村农民群众一起,等待着对手的失败。结果,是经过二百五十个战士四十三天的劳动后,李政委完全取得了胜利。全长三千四百丈的三条干渠和一千三百丈的支渠完成了,把滩里的水完全排了出去,挖出了近五百亩的水田。附近村庄的农民群众这时也争着参加,又分别挖出五百亩,共计一千亩水田,已在小满前全部播种完毕。这样一来,情况就大变了!那位老农民和农民群众到处夸称着解放军的创造本领,到处嚷着要“给李将军(即某师政委)记一大功!”同样的斗争在部队内部也进行着:某团四连战士胡贯民,参加集体参观某水库后,就研究着怎样解决连里二亩多菜园子的浇水问题。他勘查了菜园堤外低处一条小水沟的水源,测量水位及菜畦高低,认为完全可以做到筑堤储水,把水位增高了,就可以引水浇园。他把这个意见提给排长,排长不肯相信。胡就利用每天生产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叠石挑土修筑堤坝。修了一个星期后,堤被雨水冲毁,他就动员班里的同志们帮着做。这样经过几个人的一星期牺牲休息时间的劳动,终于筑成一个九尺高、一丈五尺宽、两丈长的储水堤坝,右侧还修好一条防雨的水道,另挖出一条三百八十公尺长的水渠,引向菜地。这个工程所得实利是:二亩多菜园共一千五百个小畦,从前人工挑水共需一千零五担,八个人挑七天才能浇一次,现在呢,同样的事情,就只需三个人花费两个钟头的时间。同时,其他连队的三亩菜园,老百姓的十亩果菜园也可以利用上。这件事,大大启示了师团领导同志,立即号召推广胡贯民的创造,找水源引水浇地,解决当地水少常旱的困难,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思想。这样一来,许多单位都实行起来,现在仅某团就用这个方法,把八十多亩旱地,改造成水地。
领导力量与群众智慧相结合,就成了无限的创造源泉。这个论据,在挖渠部队的工段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突出。走到渠段上,就如同走进智慧的海洋里,随处都有新鲜事件,随处都可以见到战士群众丰富创造力的表现。那里有整套的挖沟排水方法,有不用拉绳和米突尺就可以简单准确的量好坡度减少工时的“标准竿”,有“三线式”的既节省时间,又不误工的装土推土法(放筐有一定位置、装土及挑土人各有一定距离米数和角度)。以至于扬土时腿的位置臂力使用的要领,“两锨三副筐”减少疲劳增加速率的劳动配备法等。所有新的有效的办法,总在不断地发明、证实、推广着,绝大多数是战士们从自己实际劳动体验中提炼出来的。随便走到那个工段上找战士们谈起来,他们就会给你讲解多少米乘多少米,等于多少坡度、多少底宽,挖土出土的顺序应该怎样,才不反工又合乎要领。俨然是一位技术专家的样子,讲的满有条理。某团一位工学代表(战士们自己选出来的,各种工作中的模范人物),在大会上报告他的互助经验,生动的解说着他在供土时怎样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装不同数量的土。如性急爱跑的少装,性柔体强的多装,早饭后开始工作时多装,下午少装等等,处处细致地发挥着友爱体贴的精神,又保持了持续的劳动力。这些办法使得渠工管理人员大为赞叹,认为:“解放军不干糊涂活,满是人才!”一位工程师说:“我当过十几年的工程师,从没见过像你们这么多的办法,到处都做得通。”
的确是“到处都做得通”。我们修公路的部队,在险峻的山顶上,执行削平峭壁开辟路基的任务。为了避免伤亡,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同志号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班长每天领着战士们开会研究,终于想出一个挖沟凿底切成大块向下推土的办法。结果从每人每天平均挖三方半土,一跃而上升到十一方半,效率提高了三倍半,又保证了安全。整个挖渠部队的劳动效率,也在节节提高,最初每人每天平均挖土三方半,逐渐到四方半、六方,直达到七·二方的纪录。由于效率提高的快,大大缩短了完工日程。某师除原有土方外,又新增加三万土方,还要比原预计完工的日期提前半个月。
(四)健康活跃的生活
还有什么力量保证着这种持续饱满的劳动情绪呢?我们再从生活方面看一看吧!
无论是渠段上,农田里或公路边,各个劳动场所,都好像是野外的工读学校。在休息时间里,挖渠部队的俱乐部总是活跃着:有的人在读报,学文化,编快板;另一部分人在拍手欢呼他们的“艺术家”唱大鼓,玩杂耍;宣传员们在表演军事舞蹈。收工后的游戏时间里,棒球、篮球、排球都上场了,非常热闹。某师普遍做到以营为单位每周开一次娱乐晚会,连为单位每周演出一个节目。以快板剧,广场舞等短小形式,歌唱着自己连队的模范人物,或表现劳动的愉快。晚上,班里开批评会,评技术,评积极,评创造,评学习,全面而又具体地进行群众性的表扬或批评。连的领导也在收工点名时进行一天的讲评,到处弥漫着扶植战士们的上进心和革命的荣誉心的空气。
伙食管理的很好,即在物资条件极感困难的偏僻的雁北地区,也组织了远路采购人员,保证解决菜疏和肉类的供应问题。某团三连做到每天四餐:早饭豆浆、油条,傍午和晚上干饭,过午一顿稀饭。每天每人保证最少一两五钱肉,一两二钱油,一两盐,一个鸡蛋。这样全连每天还可节余小米四、五斤(挖渠部队除按供给标准外每人每天增加小米半斤)。有些单位因当地水咸,怕战士不愿喝,在开水里加少许糖精,保证劳动中饮水充足。上级总在尽心竭力的想办法使战士们吃的饱,劳动劲头大,学习情绪高。事实上文化学习成绩确比练兵时期提高了,一般的是每天可学会两三个字,最差的也能做到三天学会两个字。
在战士们这种健康活跃的生活形象后面,都凝结着领导同志的心血。干部们每天在参加劳动与组织掌握劳动的同时,更为战士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而倾注着精力。在张家口外围土山的指挥所里,在太原城下废墟中临时搭就的掩蔽洞里,在任何一次战斗中,你所看到的那些忘掉了头上炮弹呼啸睡眠不足的面孔,今天在渠段上或乡村草屋的麻油灯下,同样可以看得到。这也是在进行着战斗啊!他们要为自己连队百十个或自己团队几千个战士负责,要为当前的工作任务负责;而这为战士、为工作负责的行动,又都归结在一点上:为祖国、为人民负责,要把工作做得好、做得多。他们在农垦中反复细致地检查着计划、工具、籽种、除草、翻地、劳动力组织的分配等——为着“深耕细作保证收获量”而紧握着舵盘。在渠段上则是检查着坡度、底宽、除土、劳动力配备使用等。发现缺点及时纠正;凡是有一点不合乎标准的地方,就丝毫不苟地反工重来。连、营、团,各级分别组织了验工组,每天逐段检查、逐级上报,请示点验。经过这样多次严格的检查,整个部队完全做到了工程标准化。开头,渠段上工程师们还每天来检查工程,现在却很少来或完全不来了。这些工程师们说:“你们现在是行家了,你们自己对工作比我们还精心负责,我们完全相信。”当地老乡一致称赞:“解放军本事强着哩!战争打胜仗,生产也打胜仗!”
是的,在战争、生产和在未来的任何工作上,我们都将永远把握着胜利。我们所以能够胜利,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做总结:就是因为我们以主人翁的勤劳和勇敢,站在祖国的土地上。
一九五○年六月二日于宣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