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阅读
  • 0回复

卡特反通货膨胀计划和经济学界的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7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卡特反通货膨胀计划和经济学界的争论
本报记者 王飞
美国总统卡特三月十四日就美国经济问题发表重要演说,宣布向美国经济的头号敌人——通货膨胀开战。
他说,自一月底他发表经济报告以来,“通货膨胀与利率已猛增到空前未有的高度”,“危急的形势要求采取紧急的措施”,而且“必须立即行动”。
白宫新闻秘书同时公布的卡特政府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中承认,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目前的年增长率约为百分之二十,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八,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八,证券市场已处于混乱状态。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和民主党的肯尼迪,最近纷纷指责卡特把美国经济带到“灾难的边缘”,甚至把它同一九二九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卡特在讲话中也承认:“通货膨胀是经济灾难的象征”。正在这种背景下,卡特不得不痛下决心,公布他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卡特提出的“反通膨计划”共有五条:(一)削减联邦预算。通过缓办、削减、取消某些新项目,削减政府人事、行政经费,冻结政府编制并在十月底以前裁减二万名政府职员等办法,把本年度的预算赤字由四百亿降到三百六十亿至三百七十亿,把一九八一年度的预算砍掉一百三十亿,达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控制信贷。卡特指出,“信贷开支加剧了通货膨胀”,“政府与消费者都举债过多”,因此他决定管制信用卡,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一方面限制消费信贷,同时鼓励生产性信贷。
(三)实行自愿的工资与物价标准,同时把工资增长指数由百分之七点五提高到百分之九点五,但拒绝实行强制性的工资与物价管制。(四)节约能源。在这方面,卡特要求国会毫不迟延地通过他的三点能源计划,并决定进一步节约汽油,对进口原油每桶征税四点六二元,从而影响每加仑汽油将提价一角。(五)实行结构性改革,修订政府各种规章制度,以鼓励提高生产率,增加储蓄与加强科研。
卡特在讲话中一再声明,美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根深蒂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不可能有立即见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不可能有无痛苦、无代价的解决方案。他暗示,即使他的计划得到国会通过并付诸实施,今后数月内,物价还会上涨。他要求美国企业界、劳工界与一切个人都参加这场战斗,进行长期的努力,以控制通货膨胀。
卡特认为,美国通货膨胀之恶性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石油提价。但据参议员贝克尔与肯尼迪揭发,卡特执政三年来,石油提价的总额,在美国百分之十八的通货膨胀率中,只占百分之二、三。
卡特的紧急的“反通货膨胀计划”的出笼,表明美国经济尽管有雄厚的基础与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病态。这种病态,归纳起来,可以说存在“三高”和“三低”现象。所谓“三高”,即高达百分之十八至二十的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十八的银行贷款利率和百分之六的失业率。所谓
“三低”,即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由六十年代的百分之三点二降至一九七九年的百分之零点八,官方估计今年将下降为负百分之一;低的劳动生产率,由六十年代的百分之三点三降至一九七九年的负百分之二;低的储蓄率,由一九七○年的百分之七点七降至一九七九年的百分之三点四,而储蓄的下降,意味着投资的必然减少。
据《纽约时报》透露,卡特的这个计划,是以财长米勒为首的他的高级经济顾问们与国会两党领袖及国会有关委员会的主席们,组成一个有两打人参加的专门班子,经过两周激烈争论的结果。这些人“象罗马大主教们推选教皇一样”,被关在一间烟雾缭绕的房间里,不搞出个方案,不许散会。
参加争论的这些高级经济幕僚们大体可分为三类对立的学派:第一类是:一派认为美国经济病情严重,对症需下虎狠之药,实行休克治疗;一派认为美国经济虽有毛病,但并不严重,可以实行缓介治疗。第二类是保守派与自由派之争,前者主张削减社会保险津贴与福利开支,向穷人开刀;后者反对,主张向“肥猫”开刀,削减国防预算。第三类是供应(生产)学派与需求(消费)学派之争。所谓需求学派,即凯恩斯学派,从三十年代起,在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国,它一直占居统治地位。这个学派的主张,概括地说是:在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增加政府开支与减税的办法,伴以放松银根,以刺激社会需求,从而带动生产的上升;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的办法,伴以扣紧银根来抑制社会的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个学派在美国行时了半个世纪,但目前美国经济的困境,宣告了这个学派的破产。
现在,供应学派正在美国兴起,影响正在扩大。由民主党参议员本特逊为首的由二十名参、众议员组成的国会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在经济家奥托·艾克斯坦的帮助下,在二月底发表一个经济报告,即是这个学派的典型代表作。这个报告指责卡特政府死抱住已经过时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不放,认为要反通货膨胀就必然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大军。报告声称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经济模式”,即强调经济的生产方面,或供应方面;而不是象凯派那样,强调经济的需求方面。为此,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在于鼓励储蓄、增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认为这是医治美国经济的唯一药方。
其实,所谓供应学派,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它的祖先是十八世纪法国经济学家余安·巴梯斯特·塞。他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提出“供应会产生自己的需求”的理论。但一九二九年的大危机,使这派理论破了产。于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学派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并被西方经济界奉为圭臬。但是无论需求学派也好,供应学派也好,他们都是在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经济的圈子里打转,从而也就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的基本矛盾。
卡特政府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从理论上说,基本上属于凯恩斯学派的主张,而这个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中,已愈来愈声名扫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