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旱老大”到“水老大”——长岛县委副书记王爱民取得领导渔业生产主动权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8
第2版()
专栏:

从“旱老大”到“水老大”
——长岛县委副书记王爱民取得领导渔业生产主动权的故事
三十六岁的王爱民被提拔为山东省长岛县县委副书记了。县委看他年富力强,干劲大,让他分工抓渔业生产。王爱民虽然有搞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可是,过去一直在商业、组织、宣传等部门工作,对于渔业生产不懂行。一九七六年,王爱民刚上任不久,全县有将近一百条大机帆船停泊在海洋岛渔场,围捕经济价值高的鲐鱼。十几天过去了,还不见鲐鱼的影儿。王爱民心里一急,就要大批船只转业拉底拖网。事也凑巧,刚一转业,鲐鱼就起群了。他又慌忙将船调回来打鲐鱼。这时已经错过时机,全县少捕鲐鱼几百万斤。渔民们埋怨说:“跟着‘旱老大’,转不完的业,吃不完的懊悔药。”王爱民头一次指挥捕捞“战役”,就这样失败了。
王爱民决心下苦功夫钻研渔业生产知识。他一面广泛学习有关渔业科学技术的书本知识,一面随同渔民出海,了解海况和渔情。海上风云多变。王爱民头一次出海,就遇到六级大风,机帆船在波谷浪峰中剧烈颠簸摇晃,使他头晕目眩,呕吐不止,揪心地难受。有的渔民对他说:“老王,你在家里指挥就行了,何苦跑到海上遭罪。”王爱民摇摇头说:“不,单凭遥控指挥,还会犯瞎指挥的错误。再说,你们不吃苦,就捕不到鱼;俺不吃苦,也学不到渔业生产本领。”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锻炼,王爱民终于闯过了晕船关。从此,他每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战斗在海上和流动着的渔业生产指挥部。他每到一个新的渔场,总要在海图上找出准确位置,了解清楚这里的海况渔情;每捕到一网鱼,就把时间、地点、风力、风向、水深、水温、流向、产量,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每到一个陌生渔港,就了解那里的规模、潮汐和供给情况。他见缝插针,利用作业间隙、收港避风和睡觉前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学习航海、捕捞和渔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船到码头,他除了帮助渔民解决问题,多半留在船上坚持学习。
在同渔民的长期生活中,王爱民几乎熟悉了全县三百多条机帆船的每一个船长,许多捕鱼能手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他虚心拜渔民为师,遇到重大问题就向他们请教。渔民们也手把手教他掌舵、撒网、识海图、使用仪器,给他一遍又一遍地讲解鱼游规律、海洋气候特点等。一九七八年七月的一天,黄海北部的青石渔场,风平浪静,群群鲐鱼在海中索饵回游,翻动起层层水花。全县一百多条渔船每天捕鱼一、二百万斤。当大家干得正欢的时候,突然得到将有七级以上大风向黄海移动的警报。怎么办?如果收船返港,就会贻误战机,使捕捞受到影响;如果继续捕鱼,一千三百多名渔民,一百多只渔船,安全可能发生问题。在这关键时刻,王爱民没有象第一次指挥捕捞那样匆忙作出决定,而是通过无线电报话机征求渔民意见,特别注意听取老渔民的看法,又仔细计算了大风到来的时间和返港路程。王爱民这下心里明亮了,即使真有大风,明天抢一个风头也来得及返港。他下定决心,通知所有船只原地继续作业。第二天,这个渔场果然碧海如镜,渔民们围追堵截,船船高产。
前些年,由于盲目追求近海捕捞高指标,放弃了长岛渔民传统的围网和流网,大搞伤害仔鱼和幼鱼的底拖网,不仅破坏了水产资源,而且水产品质量低、成本高、收入少。去年春天,王爱民同渔业指挥部其他同志共同商量后,提出恢复流、围网,主要捕捞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少捕或不捕劣质杂鱼。这一意见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得到县委的支持,迅速在全县推广开来,获得鲭鱼、鲐鱼、鲅鱼的大丰收。一九七九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全县捕捞实现“三增一降”:经济鱼比重增长百分之二十,产值(不包括提价部分)增长百分之二十八,纯利润增长百分之六十五,生产费用降低百分之十七。渔民们高兴地说:“‘水老大’真有两下子,这步棋下到俺们的心窝里了!”
本报通讯员 孙长文 本报记者 毛致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