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向党的好儿子吕士才同志学习——吕士才同志事迹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8
第4版()
专栏:

向党的好儿子吕士才同志学习
——吕士才同志事迹报告摘要
“入党不是为了一些什么,而是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
吕士才同志是浙江绍兴人,十多岁时,因生活贫困,来到上海烟纸店和药房当了六年学徒,一九五一年考进第二军医大学。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的欢欣,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熏陶,使他逐步加深了对党和党的崇高事业的认识,决心做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入党申请书里明确说:“入党不是为了一些什么,而是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投入森严的斗争行列,使人民的生活由痛苦、贫困而转向幸福。”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出色地完成学业,看作党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上大学五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节假日都在学习室学习,甚至母亲病危、病故都没有回家。经过刻苦学习和钻研,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学业,五年中,他两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优秀团员”。
吕士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把全部心血和才能倾注在为病人解除痛苦上。他在日记里写道:“党给我们的榜样是焦裕禄、雷锋、王杰……。他们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唯独没有自己。这就是崇高的榜样,伟大的灵魂”。他立志象他们那样,牢记党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征医院开设了家庭病床。吕士才常常下了班骑着自行车,上门为病人复诊、治疗,有时要跑十几里。为了治疗一个先天性脆骨病人,他坚持定期上门治疗,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一直坚持了十年。
一九七一年五月的一天夜里,工人丁振平不幸被机器轧断了右手食指,只有七分之一的皮肤连接着。吕士才细心地为丁振平做了接指手术,每天多次到病房给丁振平测量手指的温度,观察血液循环的情况,加强护理,使丁振平很快健康出了院。后来,他想到丁振平当机修工人,右手食指功能恢复得好,工作起来会更方便,又主动约他二次来院,做了肌腱手术。他这种主动为病人着想的精神,使丁振平万分感动。
一九七二年,吕士才率领一支医疗队到六盘山区,为山区农民治病,天天早起晚睡,翻山越岭,到山区农民家里送医送药。一天夜里,大家都已熟睡。有个老乡翻了几座山,走了几十里路,赶来医疗队,要求到他家里去给病人看病。吕士才一骨碌爬起来,准备跟老乡出发。医疗队有的同志主张先让老乡带点药回去吃,等明天一早再去给病人看病。吕士才说:“病情不容耽搁,深夜不出诊,党和人民还派我们来干什么?”于是,吕士才带着几个同志,连夜出诊,及时抢救了病人。当地人民赞扬吕士才,说他是党派来的贴心人。
“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这样落后,不学,怎么行呢!”
吕士才同志对工作满腔热忱,对医疗业务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一些技术人员不敢学业务,图书馆冷冷清清。吕士才却是图书馆的常客。图书管理员老刘问吕士才:“难道你就不怕别人说你走‘白专道路’吗?”他回答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这样落后,不学,怎么行呢!”
为了探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治疗骨科病,他多次到秦岭山区采药,虚心向民间中医和药农学习,收集了中草药标本二百零八种,还有二百多种治疗骨伤、骨病的单方、验方。他综合学习中医的成果,研制成了一种定名为“081”的中成药,治疗腰腿痛有明显的效果。他在大学时学过俄文,后来又抓紧一切时间,自学了英文、日文和德文。还翻译了《关节病大全》等两本英文书。
吕士才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科研,早在一九六六年,他就在研究断肢再植的基础上,开始了断指再植的研究。为了提高小血管缝合术,他经常在白鼠和白兔身上进行练习。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动物没人喂了,他就把白鼠、白兔带回家自己喂养,继续练习。后来,他的小血管缝合术在长征医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一年六年时间,在没有手术显微镜的情况下,他为十个断指病人接了十九个手指,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三点七。这与当时国内外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相比,他的手术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一九六一年,吕士才开始了骨粘合胶的研究,目的是要使骨折病人早期愈合,减少病人的痛苦。当时,骨粘合胶的研究在国外也刚刚开始,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化学知识不够用,他就从最基础的普通化学学起,一直学到高分子化学;遇到技术难点,他就到工厂去请教老师傅。在四年时间里,他边学边试验,写了八十次关于骨粘胶的试验记录,为了这项科研,他把家庭和个人的一切都丢在了脑后。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难产,他把她送到医院做手术,就跑回办公室去研究骨粘胶了。过了两天,他才拿着一份骨粘胶的总结材料,跑到病房里,笑呵呵地问:“你们好吗?我的骨粘胶总结写好了。”这就是他给头生儿子的见面礼。现在,骨粘合胶已经在体外试验中取得成功,在临床实践中用于手术后的皮肤粘合,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九七二年以来,吕士才对骨肿瘤的研究,也倾注了许多心血。他时时注意探索治疗骨肿瘤的规律,经常总结临床经验,收集整理病例,查找文献资料,并且自费购置一些照像器材,自己翻拍、洗印、放大一些骨肿瘤的病理切片、手术照片和X光片,先后积累了六百多张骨肿瘤资料图片和六百多张骨肿瘤病例资料图片,并且参阅了六百八十篇国外文献,动手编写一本《骨肿瘤》书,仅手稿就有四大本,约二十一万字。书稿对一百多种肿瘤分别作了综述。
他不愧是党的好儿子,不愧是一个又红又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军医。(附图片)
第二军医大学“吕士才同志事迹报告组”
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向吕士才同志的爱人潘荣文颁发中央军委授予吕士才烈士的一级英模奖章、奖状。  新华社记者 段文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