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火灾之中看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19
第3版()
专栏:

火灾之中看风格
二月四日晚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一五二号楼的烟囱漏火,引着了二楼顶棚的锯末,到了深夜两点多钟,滚滚浓烟笼罩着楼房的上空。这时,正在巡逻的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警卫队副队长席景泉发现了,他急步跑到一五二号楼院内,大声叫喊:“失火啦!失火啦!”
一五二号楼居住着六十多户人家,近三百口人。这是栋砖木结构的老楼,楼内走廊狭窄,楼梯曲折。现在,烈火已经包围了这栋楼房,正在熟睡的人们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就在老席叫喊的时候,住在三楼的陈荣智开门一看,只见满走廊浓烟弥漫。她顾不及穿外衣,敲开邻居李英荣家的门,然后回家叫醒儿子,打发他快通知其他邻居……
李英荣是哈尔滨第十八中学的教师,他火速下楼,先冲到街上挂电话报警。然后又跑回来,敲一楼南侧几家的门……
住在二楼的老共产党员、哈尔滨印刷四厂的车间主任吴成栋同志推开房门的时候,走廊里已经火苗四窜了。他猛然想到:张太江家大人都上夜班去了,屋里睡着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急忙敲开张家的门,催促两个孩子穿好衣服赶快下楼……
二楼住户、六十多岁的翟宜民老大爷被叫醒后,首先想到的是厨房里的煤气罐。“煤气罐要炸了,火就会更大!”他一把把儿子拉过来,两人一口气把煤气罐搬到了大街上……
在哈尔滨市粮食局汽车队当装卸工的王秋航,是新搬来的一楼住户。他听到楼上喊“救人”,毫不迟疑地往楼上奔。浓烟里一个姑娘哭着说:“我爸爸瘫痪,还在屋里呢!”王秋航奔进屋里,把老人背起,又叫姑娘抱床被,跟他往外冲……
仅仅只有一、二十分钟,三百来口人都平安地撤出来了。面对火海,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怀抱婴儿的妇女,瘫痪的病人,还有双目失明的老工人,无不感慨地说:“这样的楼房,又是半夜起火,一个人没烧着,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北国冰城的二月,正是严寒时节。一五二号楼旁边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的值班人员马上打开接待室和办公室,让受灾的人们进来暖暖身子。他们还烧开水让大家喝,给饿哭的孩子送来馒头和小菜。
天渐渐亮了。一辆辆汽车带着御寒衣物开到失火现场,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都来了。他们各自安慰本单位的受灾职工和家属,把他们一一接走了。许多过路的人看到这情景,都说:这是在新社会,要在旧社会,不烧死,寒冬腊月也得冻死。
各单位都为安置受灾职工紧急行动起来。同志们积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家庭生活。
道里区市场食杂商店的党组织和职工们,失火当天,就为陈荣智一家做了五床里表三新的被褥。同志们你三元我五元,凑了一千多元,又送来米面油盐、锅碗瓢盆。
哈尔滨市电话局为了照顾受灾工人王长江,腾出一间办公室给他安家,并发给救济款给他们置办衣物,同时发动群众帮他重建家庭生活。王长江激动地说:我是年轻人,平时体会不深,这次深切感到党的温暖、阶级的友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李英荣在中学教书,他爱人张学成在解放路小学当老师。失火当天上午,两校领导在一起开会,商量怎样安排好他们一家五口的生活。男方学校腾出一间办公室,女方学校派人到商店买床上用品。当天晚上房间布置好了,被褥、暖瓶、茶杯、毛巾、香皂样样有,李英荣夫妇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些天,来慰问的教育局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的家长,络绎不绝。尤其是张老师教的一年级学生,有的拉着老师的手,有的亲昵地贴着老师的脸:“张老师,别上火……”张学成听着,直觉得一股股暖流涌遍全身。来慰问的人中,有个十八中的教师,名叫刘树柏,他见李英荣一家住办公室不方便,就和爱人商量,决定把儿子住的一处房子腾出来。失火五天以后,李英荣一家搬进了有暖气、卫生设备、烧煤气的房间,他们真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不久,春节到了,同志们送来了不少鸡鸭鱼肉,同志们的关怀,使李英荣一家人心里热乎乎的。李英荣和张学成互相勉励,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培养好下一代。二月二十四日寒假一结束,他俩一天没耽误,精神勃勃地上班去了。
本报通讯员 王家彬
本报记者 张持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