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光荣的教师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0
第3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聪明和才智的人

光荣的教师之家
杭州市长明寺巷联珠里一座墙门里,住着一个名叫孙祖昌的老人,今年七十九岁,是个退休十三年的小学校长。他和已经去世的老伴、原小学校长余芝华,都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多年。他们的儿孙们也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全家当教师的共有十五人,被人们誉为“教师之家”。
孙祖昌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两所小学的负责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老伴余芝华,生前担任杭州助圣庙小学教导主任,为了使女教师不致因为儿女牵累而影响工作,她领导大家自力更生地办起了托儿间,解决了本校以及邻近三所小学女教师照顾孩子的困难,这一经验曾在全国教育战线推广。直到一九六七年她临死前,还一再叮嘱一家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老人的三女儿、原下城二小语文教员余思宣,十五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一九六三年,她患了肺癌,仍不顾领导和亲人们的劝阻坚持教课。她直到临死前几天,还忍着剧痛,坐在病床上批改学生的作业。
近些年来,这个家庭的老一辈教师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年迈退休,可是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又继承了他们的事业,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全家在职的教师还有十人。为了让年轻一代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认识自己肩负的崇高责任,孙祖昌老人经常召开家庭会,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和老一辈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鼓励他们为实现四化,在教育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余思宣的女儿徐薇薇从小看见妈妈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事业,使她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也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初中毕业后,她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青春中学当教师。她以妈妈为榜样,把全部心血献给祖国的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工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现在,这个教师家庭的成员培养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许多人在工业、农业、商业、科技等各条战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的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为了表彰教师之家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作出的贡献,中共杭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曾多次接见他们,报纸上也登载了他们一家的事迹。解放以来,这个家庭还有五人被当选为市、区人民代表,多数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前年,孙祖昌老人作为特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杭州市文教战线群英会。
曾经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说是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还有人嫌当教师又苦又累。那么,孙祖昌老人一家又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不久前的一个周末之夜,记者参加了孙祖昌老人一家的聚会,他们共同回顾了过去走过的道路,由衷地抒发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自豪感。孙祖昌的大儿媳、杭州光芒路小学校长李莲棣说:“当教师虽然劳累,但真是其乐无穷!他通过自己的工作,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四化的有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做得越好,实现四化的速度就越快。象这样的蜡烛,我们何乐而不为!”这正是孙祖昌老人一家的共同心声!
 本报记者 吴克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