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要打穿这堵死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0
第3版()
专栏:杂谈

“要打穿这堵死墙”
敢峰
斯大林在《致费里克斯·康同志》一文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在我们国家里有成百成千有才能的年轻人,他们竭尽全力要从下面冲上来,以求把自己的微末贡献投入我们建设事业的总宝库。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常常被文坛‘名人’的自负、我们某些组织的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以及同辈的嫉妒(……)压抑下去。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穿这堵死墙,使不可胜数的年轻力量得到出路。”
“要打穿这堵死墙”,这话是说得多么严厉又多么中肯啊!
我们常讲: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可是在有些同志那里,这句话不过是一团美丽的肥皂泡,嘴上吹得挺带劲,一联系实际,对不起,马上就破灭了。“叶公好龙”却害怕真龙,这是一大讽刺;我们有些同志侈谈千里马却瞧不起千里驹,看不见千里驹,甚至嫉妒千里驹,这也是一个讽刺啊!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过去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时,只顾赞赏那枝出墙的红杏,却没有去想还有多少枝红杏被关在墙内,更没有想到应当把墙拆掉,心中不禁一动。在任何时代,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压抑人才的条件下,总会有人才“红杏出墙”的,但要人才辈出,却非拆墙不可。为什么自己过去想不到这一点呢?现在我再回味这句诗时,心情就同过去不一样,应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吧!
“要打穿这堵死墙”,最好让我们首先想一想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瞧不起年轻人的思想?有没有嫉才的心理?如果我们自己就是做领导工作或者是做组织和人事工作的,对待年轻人才的成长是不是也采取了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大家都采取这种态度,那“这堵死墙”就会不推自倒,年轻人才的出现就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青年时代,也都希望自己成才,那时如果有一堵死墙挡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怎样想呢?现在如果我们竟然也成了阻挡年轻人成才的死墙,心中难道不感到惭愧和自责吗?过去在封建家庭里,媳妇挨骂受气,而当媳妇熬成婆婆后,却又照样打骂媳妇,我们能走这样的路吗?
“要打穿这堵死墙”,就必须大造社会舆论和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总有那么一些同志,很不自觉,春风是吹不过他那个“玉门关”的,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和坚决有效的措施,就打不穿那堵死墙。明明他那里有人才,而且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他偏要压抑着,甚至要想方设法把人家搞臭。压制和摧残人才是极大的犯罪。对那些经过调查,确实情节恶劣的人,为什么不能处分几个呢?我想,这对“打穿这堵死墙”是有好处的,也是必要的。
末了,我想转述列宁《给谢·伊·古谢夫》一文中的话:“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们中间有某种愚蠢的、庸俗的奥勃洛摩夫式的害怕青年的毛病。我恳求您:竭力同这种毛病进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