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美国点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1
第8版()
专栏:连载

美国点滴
萧乾
四、面向顾客
从旧金山动身回国之前,朋友劝我说,倘若你拿不准行期,倒不妨先向公司预订两个日子。我问,那岂不多花一笔预订费?他说,预订不收费。预订了,公司就有义务给你准备座位,但乘客并不是非搭乘不可。
顾客同售货员之间的矛盾,往往发生在一个“挑”字上:一方希望拣自己合适的挑,另一方则怕挑,讨厌挑,因为一挑就增添劳动,甚至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比起一九四五年我所见到的美国,这个国家的变化真不小,其中之一是超级市场的出现。它消除了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矛盾。
一进市场大门,拉过一辆铝制的轻便小货车,你就开始了在三四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商品世界”里的旅行。要是食品市场,堆积如山的水果蔬菜任你挑选,瓜随你拍,苹果桃李任你拣。走到肉类部,一盒盒用塑料薄膜裹着、标明价码的鸡鸭牛羊肉,切成块块,任凭精细的主妇们去挑肥拣瘦。要是百货,鞋袜衣帽随你试穿,领带牙刷任你挑选。你尽可以在里边漫步半日,一件不买,也不会有人责怪一声。更难得的是,买回家去,只要收款单在,随时可以退掉。朋友的女儿告诉我,有一回她买了一汽车的东西;过几天家庭计划有了变化,又整车拉了回去。售货员照收照退,毫无难色。
尤其令我羡慕的是图书馆。在美国,我参观了东西岸及中部十几家大学的图书馆;在费城,还在市立公共图书馆盘桓了大半天。相形之下,咱们有些图书馆理应改名为藏书楼,因为在管理上,它主要立足于“安全保管”,至于使用者的便利,那就在其次了。
那里,读者可以自由进出书库。试想,一个主妇上街买菜,尚且要挑那肥嫩中吃的;书的内容就更有可讲究的了。有时乍看书名,觉得很合用;及至借到手,却同自己所要的南辕北辙。谁不曾有过这种不愉快的经验:查卡片,填表格,花了大半天时间,借到的书却用不上。退回去?那是自找训斥。即便出纳员有那种雅量,不又得花半天时间,而且依然毫无把握?!
其次是编目。编目工作可粗可细。粗的,一书两卡(书名作者),那实际上是登记。当我在一家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分类卡片里翻看关于亨利·菲尔丁的著作时,不但各种语文有关菲尔丁的专著一览无余,而且还包括了所有涉及菲尔丁的文学史以至文人札记的“交叉卡”,并一一标出页码。这样,卡片箱就成了读者的耐心而渊博的向导。
“可是也不能听任书籍丢失呀!”对。但也绝不能为了防止个别雅贼,就捆起大多数读者的手脚。
美国图书馆不因噎废食。有的在出口检查书包,有的根本不用检查:谁要偷一本书,跨过“铁十字”的时候,红灯就会亮起来,要么警铃就响了。这可要靠电子的本事了。
至于还书,那里根本不用排队,甚至不用进馆。还者只消把书放进大厅里一个洞口,借书的纪录就自会注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