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求”和“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2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求”和“用”
一月二十三日《今日谈》提到识人的问题;二月十八日《今日谈》又提出,“识”字从来离不开一个“胆”字,全是谈得很好的。不过,我还想作点补充。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算是会识人的。他怎么会识得诸葛亮呢?关键在于他“求贤若渴”,时时注意人才,发现人才,当听人说有个“臥龙”时,便立即去“求”。并且放下架子,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当诸葛亮“高臥未起”时,还耐心坐着等待,并不认为是“臭老九”翘尾巴。由于他“求”得谦虚,“求”得诚恳,这“臥龙”才“臥”不住了,成为出山飞龙。看来,“识”、“胆”之前,先要有“求”的渴望。
“求”成之后,只达目的的一半;关键还在后一半:善“用”,大胆地“用”。刘备请出诸葛亮,马上授予“军师”职务,给予军政大权,并不是只给一顶桂冠了事。诸葛亮出山后,也犯过一些错误;但是,刘备并不“求全责备”,而是照样信任。这才调动了诸葛亮的积极性,才能“五月渡泸”、“六出祁山”,为统一大业不辞辛劳,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在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这个问题上,倒是很可以从刘备身上学到一点东西的。 高正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