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幸免浩劫喜见天——记张闻天同志文稿整理和保存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6
第3版()
专栏:

幸免浩劫喜见天
——记张闻天同志文稿整理和保存的经过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张闻天同志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和《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两篇文章。张闻天同志在一九七六年逝世前,写了一系列光辉论著,这是其中的两篇。当时,这些论著如果被发现,就会招来不测之祸。但是,闻天同志的文稿竟然度过了那场文化浩劫。
一九七四年八月六日,复旦大学外文系教师马文奇同志,接到舅舅张闻天从广东发来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说:“现在是假期,你来一次”。
为此,马文奇到了广东肇庆。见面以后,闻天同志拿出一叠文稿说:“我写了一点东西,请你誊抄一下,并帮我保存,准备将来出书”。拿过文稿,马文奇明白了,七年来音讯不通,原来舅舅是在埋头写书。
一九六九年十月,张闻天同志被送到广东肇庆看管。生活条件很差,但允许看书写字,闻天同志趁此机会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下了许多读书笔记。
当夜,马文奇就开始了誊抄工作。闻天同志的文稿中,有的是用稿纸裁开的,有的是用小学生方格练习本裁成的,有的是盖着邮戳的旧信封,还有一些从台历上撕下的小纸片。看上去,零零星星,但是理得很整齐。
马文奇好奇地问:“舅舅,你怎么用这种纸头做卡片。”闻天同志反问道:“有什么不好用呢?不在形式嘛!”抽出几张卡片又说:“这里记下的是随感录,往往是有感要发,信手拿来不规则的小纸片,就写上了。”
当马文奇誊抄时,闻天同志总是在旁边校对。有一次,闻天同志指着稿子说:“文奇,这里抄错了。”文奇细细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句:“差了一个字”。闻天同志说:“写文章的人下笔千钧,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对读者负责。我们写文章要有两观,一是物观,要有东西给人看;二要众观,要符合群众的利益。”
第二天,游“鼎湖”时,又提起“一字之差”的事。闻天同志讲了清朝徐骏的故事:有一次,徐骏上书,误将“陛下”的“陛”字写成“狴”字,雍正派人搜查他的诗集,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二句,就此定为“悖乱”的大罪。讲完故事,闻天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被定罪下狱的老干部许多是无辜者,他们连‘一字之差’的错误也没有。”
这时,文奇同志讲到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予同先生的事:由于他在论著中提及历史上“披逆鳞”的事情,就被诬为“阴谋杀皇帝”的“反革命”。平静的张闻天同志愤然地说:“这是文字狱!”
马文奇同志说:“现在知识分子中,人人谨小慎微,落笔有禁,文思有碍,中国文化将会被毁灭!”
“文化是毁灭不了的!”闻天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别看现在知识分子万马齐喑,其实是在万马齐思,酝酿着文化繁荣的到来,你看”,闻天同志拿起一叠卡片说:“书可以被焚烧,也可以被禁读,但写书人的思想波涛禁锢不住。我过去写的读书笔记,被掠夺一空,今天我不是又重新写了一大叠吗?”
在整理文稿中,马文奇深深感到舅舅在论述问题时,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敢于研究和回答尖锐问题。马文奇当时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历史材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反动势力斗争的最好的见证,这是党的宝贵财富,我要以生命来保存它。”
要回学校了,考虑到当时上海的形势,马文奇把文稿用塑料纸包好,放在从当地购来的鲜龙眼的下面,安全地带回了家,开始了紧张的整理誊抄工作。为了防止突然事件,他准备一式抄成两份。一式两份,有七十多万字,这要费多大的劲啊!
“用复写纸誊抄,这样可以省力一点。”爱人劝他说。马文奇回答:“这不好!万一出事,就要追查其他复写本。”
“请文彬哥他们来帮助誊抄。”爱人又劝他说。马文奇回答说:“不要,多一个人抄,就多一个人的笔迹,出了事,就要多连累人。”
两个多月里,马文奇熬了多少个长夜,终于完成了誊抄文稿的任务。连同原稿,一式三份。其中一份藏在市内亲戚家,一份藏在自家书堆里,还有一份藏在老家乡下。乡下这份用塑料包好,放在甏里,深深埋到地里。
文稿藏好了,马文奇同志也没能高枕无忧。那时,社会上流传一本《陈毅诗抄》,张春桥等人下令追查。工宣队在系里宣布:“传抄陈毅的诗词是一股右倾暗流。收藏者必须交出,不然,就要采取‘革命行动’。”
所谓“革命行动”,马文奇是清楚它的含义的。
一九五九年闻天同志给他写了一封信,谈的是家常事,文化大革命时,工宣队要他交出来,马文奇说:“找不到了”。工宣队说:“我们来帮你找!”就这样,翻箱倒柜地折腾了一番。
他作了最坏的打算:自己是张闻天的外甥,本来就是“控制”对象。如今,竟敢为张闻天整理文稿,收藏文稿,这还了得!想着,想着,马文奇又想起舅舅讲的“禁书”一个故事。清代多次下令查禁、焚毁一切触犯忌讳的书籍,逾期不缴者,就得定罪。当时有个叫祝浃的,他收藏其祖父祝庭诤所著的书,结果书被搜出,祝浃亦被处置,但书反而传扬开来。
马文奇坐在写字台边,抚摸着文稿,回味着舅舅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要做比干刚强谏死,不做箕子佯狂自全”。此时此刻,马文奇才真正领会它的含义。他默默发誓:要向舅舅学习,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凛然正气。
后来,终于没有来抄家,张闻天同志文稿也终于保存下来了。从这段藏书经过,人们也许会联想起中国古代“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一类动人的故事。正是因为有那么一批志士仁人冒险著书、藏书,所以在两千年的种种文化劫难中,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下来。郭志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