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阅读
  • 0回复

放心吧,祖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8
第6版()
专栏:

放心吧,祖国!
余志恒
带着祖国的殷切期望、人民的声声嘱托,近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到美国深造。他们刻苦、勤奋和惊人的学习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列前茅
陈成钧、陶荣甲、陈天杰、吴真和裘照明等五名中国留学生,是去年八月间来到美国历史悠久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学习的。他们的必修课是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另外,陈成钧还选修了基本天文数据。李政道先生不久前在一次招待会上曾谈到他们学习的情况。他说:“中国留学生学习得不错,很勤奋,学习成绩很好。”一月份在哥大物理系博士资格考试中,陈成钧是第一名,陶荣甲第三名,吴真第四名。陈成钧的考试成绩尤为突出,他的分数不仅超过第二名分数的百分之二十,而且打破了物理系历届资格考试的纪录。
荣获这种资格考试第一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陈成钧到校的第三天就把物理系近十年来的博士资格考试题目印出来,利用课余时间全都做了一遍。他除了上四门课,每周还有四小时在大学一、二年级代教大学生的物理实验课和修改他们所做的习题。因此,他不得不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似乎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为了节省时间,他午饭和晚饭就在办公室里吃。就这样,陈成钧每天有将近十四个小时都是在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里紧张地度过的。他牢牢记住祖国人民的重托:“为国家争气,为实现祖国四化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美国大学里研究生找导师,一般都是由学生先提出要求,系里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教授本人的意见,开会研究决定。但是,由于陈成钧成绩优秀,有两位美国教授曾主动提出要陈成钧作自己的研究生。同时,物理系还通知陈成钧和陶荣甲免掉一年为研究工作的准备而必修的课程,这就使他们赢得了一年时间,提前投入研究工作。
陈成钧等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能取得优良成绩,同李政道、吴健雄、袁家骝教授,以及美国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李政道教授和他的夫人,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找导师、研究题目、做理论的方法等方面,对他们就象对起步的孩子那样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历史上的高分数
去年秋天,座落在美丽的长岛上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有四名中国研究生来到数学系和物理系学习。他们是高志勇、夏经博、余理华和叶维江。他们说,这里的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都很热情,无论你问他们什么问题,他们总是认真、详细地回答。
当然,有了很好的老师指导,又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还需要自己刻苦攻读的上进精神。高志勇学的是数学,需要做大量习题。从九月二十四日到达学校的那天起,他就把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九年八年的资格考试的数学题目近二百题借来,一题一题地全部做完。在此同时,他还要学抽象代数、微分方程、拓扑学等七门数学课,要做这些课程中的四百多习题。在长岛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就是这样紧张地度过的。他们晚上看书、做题目,到第二天清晨六时至十二时回宿舍睡觉。他们送走了多少个灯影之夜,又迎来了多少个海上黎明。
他们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在资格考试中,数学系高志勇和夏经博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物理系的余理华和叶维江也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就高志勇而言,他以九十九分的高分获得了这个学校数学系历史上的最好考分之一。
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好几位美国教授都赞扬中国学生勤奋、刻苦,学得很好。一直亲切关怀着他们学习的杨振宁教授也高兴地说:“他们学得不错,在科学上很有发展前途。”攻克难关
在白宫与国务院之间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尽管和首都华盛顿喧闹的市区混在一起,但在应用科学和工程学院电机和计算机系第九层楼上的一所办公室里却十分宁静。在那里,从北京来美国进修的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副总工程师杨德新,正在做微程序设计的研究工作。这是参加过世界第一架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默温给杨德新出的研究题目。
杨德新在进修道路上的经历是不平坦的。他到美国后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英语。他想,祖国派他来学先进的科学技术,语言不通,怎么能学到手呢?“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下定决心,朝读暮听,夜以继日地阅读美国报刊,看电视,尽量多地同美国朋友交谈。在那些紧张学习英语的日子里,他在梦里几乎都在背生字,写句子。杨德新就是这样全力以赴地集中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学习英语,初步攻下了这道难关。
五月,他进入了美国这所拥有一万五千多名学生的高等学府——乔治·华盛顿大学,在电子计算机系里,边工作边学习。杨德新说,“旧的困难克服了,新的困难又随之而来。我把英语关克服了,可是又迎来了电子计算机这道关。”
如果你要熟练地运用和理解电子计算机,就必需懂得电子计算机语言。杨德新诙谐地解释说,计算机好比一个人,你必须了解它,才能同它交朋友。杨德新为了熟悉电子计算机的性能,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同电子计算机形影不离,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运算。
杨德新能够比较快地掌握运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是同他的导师的满腔热情的帮助分不开的。杨德新说:
“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白发苍苍的导师默温,花了许多时间和心血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有关电子计算机的科学知识,给我吃‘偏饭’、特殊照顾。别人找他得先约好时间,而我可以随时去请教他解答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和颜悦色、耐心地给我解说。”不仅如此,在生活上,他和他的夫人对杨德新也是体贴入微。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请杨德新同他们一家欢聚。周末,又请他到他们的农庄去参观。而杨德新呢?他不仅能够完成导师给他的研究题目,而且乐于帮助导师做一些工作。就这样,他们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放心吧,祖国!她的子女在美国学习得很好!
(据新华社纽约
三月二十六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