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话剧《北京人》在纽约上演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29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话剧《北京人》在纽约上演记
余志恒 袁瑾
三月二十五日,纽约一家剧场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中国古老的小客厅。小客厅正中挂着中国国画,右边挂着中国书法条幅,小圆桌上的大花瓶里插着盛开的菊花。左边有一个小书斋,门上用篆书写着三个中国字:“养心斋”。
这是旧中国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的一角,它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名剧《北京人》中的一幕。
这出戏的演出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研究中心和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由经验丰富的老导演肯特·保罗导演。小剧场挤满了观众,正在美国访问的曹禺也坐在剧场里欣赏美国艺术家用英文表演他在一九四○年写的这部戏剧。
参加演出的美国艺术家,用他们精湛的艺术技巧比较完美地表现了作品的意境,演来维妙维肖,扣人心弦。剧场内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哄堂大笑,时而发出一片叹息。
艺术语言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使两国人民更加接近。正如一位热情的观众所说的,曹禺先生象契诃夫一样,对人物的刻画很深,幽默感人。我原来以为中国与美国文化之间有一条鸿沟。当我看完这个戏后,使我惊奇的是,中国的话剧是容易懂的,故事是那么感人,我很喜欢看。我觉得今天我们和中国人民是这么近。
导演肯特·保罗为了导演好《北京人》这出戏,曾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说:“在我导演这出戏之前,我感到中国是那么遥远,天涯海角,对中国的了解是那么狭窄。可是,在导演这出戏之后,我感到,我开始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人民是怎样的人民,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剧本的译者卢·莱斯利告诉我们:“《北京人》的艺术水平很高,使人很感动。在这出戏中,曹禺先生对旧中国的鞭笞非常辛辣有力,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以精练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特点。”两年前同曹禺在北京相识的美国大剧作家阿瑟·米勒对曹禺的这部作品推崇备至,把它称为“感人肺腑和引人入迷的悲剧”。曾经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朋友詹姆斯·利普顿今晚在剧场里看到曹禺非常高兴,他紧紧握着曹禺的手说:“今天使我终于见到了你,很高兴,真是名不虚传。你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你的话剧《北京人》对美国观众来说,是十分感人的。尤其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你在三十岁时就写出这样一部非凡的话剧,今天仍然很有价值。无论说什么语言,无论在哪个国家演出,人们都能看得懂。我希望在美国能看到更多的中国戏剧。”
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祝贺演出成功。七十高龄的曹禺在掌声中健步走上舞台,向演员们热烈祝贺。三十四年前曾经访问过美国的曹禺激动地说:“演出好极了,演员、导演、舞台设计,以及所有有关的朋友都非常严肃、热情地演出这个戏。这次演出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美中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这时台上台下又一次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北京人》将在纽约连续上演两周。曹禺的名著《雷雨》和《日出》早已在美国上演过了。美国的艺术家们准备不久以后再次演出《日出》。我们预祝中美两国的艺术交流之花开得更鲜艳。
(新华社纽约三月二十七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