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莫等闲,独生子女教要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06
第3版()
专栏:读者推荐

莫等闲,独生子女教要严
《莫等闲,独生子女教要严》是一篇好文章。《文汇报》记者郑重同志根据调查的事实和生活中的事例,提出了一个尚未被多数人注意的社会问题。我建议《人民日报》转载这篇文章,建议年轻父母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同志,仔细读一读。
幼儿阶段是性格素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心理学家和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应当多作这方面的社会调查,得出一些科学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了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建议多编写一些幼儿教育的书刊,电视、广播节目也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除心理学家、教育研究者和幼儿工作者外,所有的父母都有深切的体会。作者是很多的,读者就更多。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职工 冯万勋
在心理学年会上,代表们讨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专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教育及心理的异同。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室和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四个幼儿园调查,对七十名独生子女和三十名非独生子女在挑吃、挑穿、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任性发脾气、不团结友爱等方面分别作了比较:
挑吃:在独生子女中占百分之七十;在非独生子女中占百分之四十。
挑穿: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二十七;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十。
不尊敬长辈: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二十七;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三。
不爱惜东西:独生子女占百分之四十四;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十七。
任性发脾气:独生子女占百分之六十四;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二十。
不团结友爱:独生子女占百分之四十三;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二十。
胆小: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五十;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二十七。
独立生活能力差: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三十三;非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三。
这些大都是五周岁左右的孩子。看到这个情况,可能会有人提出来:独生子女不如非独生子女,那就干脆多养几个吧。这样的结论当然是不对的。孩子的心理是随着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因为养得少而给孩子的思想品质带来不好的因素,而是因为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造成的。有一个五岁的孩子,父母都是工人,好吃的都给她吃,好穿的都给她穿。有一次,她母亲买了一块新头巾,她非要不可,母亲不给就去上班了。她在家里哭,不去幼儿园,外婆没办法,打电话叫小孩的母亲请假回来,把头巾给了她,她才不哭去了幼儿园。看,这个孩子任性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孩子,奶奶的身体不好,母亲拿了巧克力给奶奶吃,这个孩子看见了,把放在奶奶嘴里的巧克力掏出来,自己吃。这个孩子已经由贪吃到自私了。还有一个女孩,已经五岁,进出幼儿园都要家长抱着,早晨不及时起床而迟到,家长就叫她撒谎说家里有事。在幼儿园的四年时间里,没有顺顺当当地吃过一顿饭。现在已经五岁了,只敢上楼,不敢下楼。这样的孩子,成人以后,怎么生活和工作呢?
有些独生子女表现比较好。从表现好的独生子女身上,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来。凡是对独生子女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都能做到这样几条:第一条对孩子有要求。比如说,衣服坏了才给做新的;吃饭要认真,不能玩玩吃吃。家长要用健康的情趣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端着饭碗跟着孩子转,这样就很难培养孩子有良好的习惯。第二条就是让孩子关心家里人,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自己。妈妈洗衣服,叫孩子帮着搬个凳子来,吃糖时要大家分了吃。不能象有的家长那样,拿到奖金后,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说:“今年拿到奖金,都是为了你,都要花在你身上。”这样的潜移默化,造成孩子的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第三条要教育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有了玩具大家玩,有了小书大家看,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有的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这样,孩子长大了就很难合群。第四条对孩子的表扬要有分寸,要对孩子进行是非教育。有个孩子做错了事,妈妈批评他,他就哭了。外婆出来打圆场,说:“毛毛好,毛毛乖,妈妈不对。”把孩子错的也说成是对的。这个孩子到幼儿园,受不到表扬,对老师不满,对受表扬的孩子产生嫉妒。据精神病院的医生说,在幼儿精神病患者中,独生子女也是占多数的,因为这些孩子比较娇嫩,经不起批评。
心理学会讨论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党和政府现在号召只生一胎,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就要引起社会及家长的注意。现在不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学,不注意教育,若干年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新的社会问题呢?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要走在社会的前面,要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原载三月四日《文汇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