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建立农村文化中心——天长县郑集公社的农村文化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09
第5版()
专栏:

建立农村文化中心
——天长县郑集公社的农村文化活动
安徽省文化局
安徽省天长县郑集公社所在地郑集,是个离县城四十华里,有一千多人口的偏僻乡村小集镇,原来只有一个社办文化站和一部八点七五毫米放映机的社办电影队,此外没有任何文化设施,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公社领导于一九七八年二月,决定将公社会堂改为社办剧场,放映电影和组织剧团演出,对外开放。去年六月,郑集公社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根据自己的条件,以郑集为中心,建立起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机构和文化设施。目前已有一个有八百三十个座位的影剧院,两个社办电影队,一个亦工亦艺的业余剧团,还有通讯组、图书室、阅览室、小人书摊、能容纳二百人的书场、电视放映室、播音室、摄影工艺组、球场等,由文化中心站统一管理和进行经济核算。
自去年六月文化中心站成立以来,影剧院接待剧团演出、放映电影一百四十场,观众十二万多人次;两个电影队下乡放映四百四十六场,观众达四十七万多人次;曲艺演唱和电视放映共三百多场,观众达四万多人次;近千册的图书和各种报刊每天吸引着上百个青少年读者;摄影、工艺组拍摄了许多本公社的新闻、先进人物照片,利用橱窗、画廊宣传展出,还为社员拍“结婚照”、“全家福”,为学生拍毕业照,工艺美术服务项目有誊印、刻字、裱字画、扎彩灯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要求,还为集体增加了经济收入。
郑集公社农村文化中心,目前虽只初具规模,但却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它的好处是:(一)方便群众,缩小城乡差别。郑集影剧院舞台条件较好,可供地、县专业剧团演出。群众反映说,过去看戏看电影,得北行天长四十里,南走六十下六合,跑路花钱活受罪。现在是“电影送上门,看戏不进城”,有的全家出动,牵儿带女到文化中心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二)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促进了安定团结。文化中心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后,社会风气日渐好转,群众情绪日渐活跃,好人好事日益增多,赌博、吵嘴、偷窃、斗殴的少得多了。有的人业余时间被吸收到文化中心的活动中来,参加正当、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受到熏陶和教育,思想作风大有转变。(三)集镇文化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中心的电影队、业余剧团和曲艺组,有计划地定点到基层开展活动,从而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郑集公社在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建立集镇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也有个逐步认识和不断摸索的过程。农村文化事业,人少,钱少,基础差,困难多,加之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搞花架子,过去一说搞文化活动,就向上伸手或向下摊派,造成许多矛盾,导致群众文化组织不能巩固,活动时冷时热。公社党委认真总结了过去的教训,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正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因地、因时制宜,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他们的经验是:(一)建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必须依靠集体经济力量,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队积极性。去年公社领导为逐步建立文化中心,首先拨出十四间平瓦房作为图书阅览、电视放映、摄影工艺室和书场,并先后从社办企业盈利中拨出一定资金添置图书和一些文化设施。他们不贪大求全,建成一项就开放一项,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并在开展活动中,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办的方法,自力更生,以文促文。(二)抓好一支文化活动的队伍。公社领导开始忙于解决活动阵地和设施,没顾上抓活动队伍,只是请县专业剧团和兄弟社队业余剧团来演出,结果县扬剧团在公社剧场演《秦香莲》连演半个月,场场客满,剧团走时群众拦路劝阻不让离开;这使公社领导感到,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不仅要开辟阵地,增加设施,还必须建立一支能经常活跃在公社文化中心的活动队伍。目前公社已决定将弹簧厂交给剧团办,采取以团办厂,以厂养团,厂团合一,亦工亦艺的办法,以培养和壮大这支活动队伍。(三)要有个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基层集镇文化中心,不是基层文化机构的名称。公社文化站,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事业单位,它的任务是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它还有个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任务。因此,搞好农村文化中心应是文化站的一个重要任务。机构名称以公社文化中心站为好,这样既保留了文化站这个事业机构,又突出了建立文化中心的任务。
建立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是个新的课题。天长县郑集公社建立文化中心,还只是个开始,仅仅是个雏形。在前进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去摸索和研究,逐步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