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在困难之海中行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09
第7版()
专栏:

“在困难之海中行舟”
李宜华
古巴经济在八十年代开始时又遇到了新的严峻的考验。庄稼烂在地里,雪茄烟厂停产,工业生产率下降,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前不久,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在分析国内经济形势时不得不承认古巴是在“困难之海中行舟”。他说:“我们已经在困难之海中航行了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航行,距离靠岸还远。”
二十年来,古巴的经济增长缓慢、畸形发展。它未能实现经济多样化,原来的单一经济甚至比它在革命前更甚。一九五九年,蔗糖占古巴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四,而今天的数字是百分之八十五。就这样一项单一经济作物来说,也还没有实现收割机械化。不幸的是又遇到流年不利。去年古巴的甘蔗和烟草两项主要赚取外汇的经济作物又受到病灾。甘蔗得了锈病。一九八○年八百五十万吨的指标因此至少要减少一百万吨。去年十一月底出现的烟草“兰锈病”,几周之内就传播到全国各地,使百分之四十八用于栽种的烟苗受害。哈瓦那雪茄是古巴传统重要出口产品,每年可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现在由于原料缺乏,大批工厂受到影响,当局不得不采取临时“减少劳动力”的办法。
随经济灾难而来的是人民生活困难和社会秩序混乱。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严重缺乏,黑市兴旺,犯罪率上升,人民不满。虽然苏联每天接济古巴九百万美元,但经济仍无多大起色。古巴每人每月只能配给两磅咖啡,一两半食用油和一条肥皂。古巴人已经学会用酸奶瓶当咖啡杯,用啤酒瓶当茶杯。可悲的是,在供应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古巴还要向它驻在国外的远征军运送供应品。迄今古巴在安哥拉有三万六千名士兵,在埃塞俄比亚有一万二千名士兵。
苏联供应古巴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石油及每年六十万吨小麦、苏联资助的工程提供古巴全部电力的百分之三十、钢的百分之九十五和钢板的全部。正当古巴在经济上焦头烂额,需要从苏联得到更多的援助时,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事件。这事不由得古巴忧心忡忡。由于苏联严重卷入阿富汗,将把更多资金投入它的入侵活动,因此有可能影响到在其它方面,例如在古巴的开支。既然古巴在经济上完全依赖苏联,行动上当然不得不仰人鼻息,亦步亦趋地效劳,包括把青年送到非洲去为苏联的侵略扩张政策当马前卒。
即使政府最近作了大改组,看来,前景暗淡。虽然卡斯特罗动员古巴人民再作二十年的牺牲,但是,古巴人民已越来越多地用各种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前不久,在卡斯特罗政权统治了二十年的首都哈瓦那一再出现的“我们不要卡斯特罗”,“我们要食品”的大幅标语,反映了一种症候。这艘机件失灵的船在困难之海如何继续航行,是卡斯特罗政权无法解答的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