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元大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0
第5版()
专栏: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元大都
张宁
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元大都(即北京)被誉为一座规模宏伟、美丽繁华的世界名城。根据历史记载,元大都作为元帝国的首都,从一二六七年开始兴建,到一二九三年竣工,前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一二七五年,正当元大都大兴土木的施工过程中,马可·波罗从意大利的威尼斯故乡来到中国,并谒见了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自此以后,他在元大都度过了他青年时代的大部分岁月,直到一二九一年。由于他人甚聪明,办事能力强,又谙熟中国的风土人情,因此,深得元世祖的赏识和器重。他侨居大都近二十年,数度奉忽必烈之命,巡视过我国的许多地方,并在扬州做过官。既然马可·波罗曾在元大都有过那么一段不寻常的阅历,因此在他回国以后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便留下了他对元大都的许多美好回忆,使我们在今天还能从他那绘影绘声的描述中,看到当时大都的风貌。
《游记》一书共四卷,第二卷以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为主,其中的第一部分,重点是记述元大都的。《游记》称元大都为“汗八里”城,突厥语意为君主城的意思。我们知道,元大都并不是在辽、金故城的基础上兴建的,而是在其城址的东北部,另辟新地而起的一座新都,因此,游记上说“大汗常在名曰汗八里之大城中,……此城在契丹州之东北端”。关于大都城的平面设计,马可·波罗说,它很象一个规正的正方形,从里到外,有三重城墙,最外的一周是大都城。我国民间称元土城,现在安定门外还有其遗迹可寻。最内的一周是“大内”,即后世明清紫禁城的前身。在土城与大内之间是所谓皇城,有许多豪华的建筑,都集中在皇城之中。因为是帝王都城,所以在元大都的平面规划设计中,皇城被置于特别显要的地位。它座落在大都平面南部的中央,为了使皇宫建筑与秀丽多姿的自然景物交相辉映,当时曾把皇城内大大小小的宫殿,分为数组,环列在琼华岛(今北海白塔山)和太液池(即今日北海和中海)的东西两岸。在太液池东岸以南的一组建筑,是属于皇帝的一组宫殿,叫做大内。大内中的建筑,是所有宫殿建筑的精华,在《游记》中,这些宫殿的描金绘彩或雕梁画栋,每每使他赞叹不已。由于宫殿的某些建筑材料涂有红黄蓝绿等釉色,在外观上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在太液池西岸,是属于皇太子和皇后的两组宫殿,在北为兴圣宫,在南为隆福宫,其建制与大内宫殿建筑不相上下。另外在太液池东岸以北皇城与大内之间,即今天景山公园及其附近一带,《游记》上说,是一片相当广阔的绿化林区,除种植着许多奇花异木之外,还专门养殖着不少珍禽异兽,供皇家游览欣赏。我国文献记载,这个地方在元代称作“灵囿”,用现代话说,就是皇家动物园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皇家动物园的西部,座落在太液池中的琼华岛上,还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宫殿建筑,《游记》上说它内外皆为绿色,这种绿色在其周围的碧波绿荫环抱之中,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别有一番幽雅清秀的情趣。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宫殿呢?《游记》未能说明;不过,从其位置和有关的文献资料推测,它很可能就是元代琼华岛上颇为有名的广寒宫的形象。在近年元大都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件螺钿漆器,上面嵌绘着一幅五光十色的楼阁图案。据研究,这件螺钿漆器上的装饰图案,就是以当年广寒宫的建筑形象为背景制作而成。这一发现,可作为《游记》中关于广寒宫记载的一个实物佐证。
皇宫苑囿建筑之外,大都的街坊建筑,也很讲究。在主要街道两旁,建有许许多多的华屋巨舍,其建筑都是根据事先规划好的方位面积,严格施工。在建筑物的四周,纵横交错的街道,象棋盘一样整齐划一。街道两旁,培植花木,显得既整洁又美丽。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元大都设计者们的良苦匠心。
元大都的交通贸易,也极为发达。当时的元大都,“通达不少州郡”,大都与州郡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驿站。不少地方,还专门为商旅提供食宿等条件。《游记》第二卷九十四章曾谈到,当时大都聚集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富商巨贾,“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其人数之多,“有如川流之不息”。作者指出,大都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廓,每个附廓,都构成一个相当繁荣的闹市,再加上大都城周围二百多个市镇贸易市场,使得元大都在商业方面极其兴隆繁华。
元大都在《游记》中,被描述得如此壮丽和繁华,超出了当时西方人所接触的事物范围,因此曾引起许多人的怀疑,认为这不过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而已。然而马可·波罗在临终之前,曾郑重宣布:他不但没有言过其实,而且“他所见的异事,尚未说到一半”。从考古发掘中所探明的元大都的情况来看,《游记》中的记载是有事实根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