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山药蛋与荷花淀——文学流派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2
第8版()
专栏:文艺随笔

山药蛋与荷花淀——文学流派小议
蓝翎
一提文学艺术中的流派,大家总习惯拿戏曲作例子,因为戏曲中的“派”特别突出鲜明,一说就清楚明白。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各个流派,学有渊源,或嫡传,或私淑,桃李门墙,互不相淆,来龙去脉,了了分明。然而要讲文学中的流派呢,似乎有点不好说。因为不好说,所以长期以来就不说,或少说。不说或少说还不要紧,可是不知为何,这里竟然变成了禁区,那就甚关紧要了。
文学流派,人们为什么不敢提它?要讲原因,它是人为的搞批判运动的后遗症。一搞批判,总想株连,若有流派,顺藤摸瓜倒方便。被批判者也聪明,象英雄好汉一样,自称“单干户”,一人有罪一人当,不要连累众街坊。文艺园地仿佛成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一样,都是“单门独户”。(还不如当时的手工业,如烧瓷器的尚敢公开打出“汝窑”、“均窑”、“成窑”、“哥窑”的招牌来。)百花齐放么?流派不在内,连这个词儿也不能提。只有一家“样板”,岂容另立流派。这是对文学艺术发展的粗暴压制,是对文艺史的歪曲,也不符合文艺运动的实际。
文学流派,并不神秘,无非是一些作者的主张相近,风格相似,形成一种集体风貌,既影响当时,也影响后世。于是被人称之为一个流派,以别于其他的流派。流派是以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流派是独特风格的联合、扩大和延续。
中国文学之有流派,自古已然,尚为美谈,并无忌讳。“建安风骨”,“盛唐之音”,“婉约派”、“豪放派”、“西昆体”、“江西派”、“神韵说”、“性灵派”,连大讲“义法”的“桐城谬种”也是一派,随手拈来,俯拾即是。至于各派的长短优劣,则另当别论,但它不是以一个人而是以一个集体产生了作用和影响,这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古代的文论家还算老实,敢于承认它的存在。
“五四”运动以后,进步的文学也有流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两派主张有异同,每派内的个人风格也不完全一致,但总都是在各派主张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实践活动,而且留下了不朽的业绩。当然还有虽未标派而其实是浩浩荡荡大军的旗手鲁迅。朋友内部有时也会以文相争,一字不让,但谁的意见也不会变成“审查结论”,从而决定人的命运,反而是在相争中互相促进了学习和实践。由此可见,流派大有好处,并无害处,更不可怕。要提倡百花齐放,放出流派来是很自然的。如果放不出来,那恰恰可以说明执行这一方针有了折扣。
我们的文学是有流派的。但不很明显,不繁荣,这是没有得到足够注意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敢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它,提倡它,鼓吹它,发展它。最近有人写文章论述“山药蛋派”的特点,就证明我们的文学中的确有流派,并且敢于冲破禁区研究它的存在了。这里说的不是曲艺领域里的“山药蛋”和“老倭瓜”,而是指的人民喜爱的著名作家赵树理,以及和他的风格相近,或者说是受了他的影响的后来者。赵树理的作品深厚扎实,写出了生活的复杂性,朴实无华,不尚词藻,白描纯净,娓娓动听,而又时出惊人的幽默和机智。
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吸引着广大读者。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在这位作家的风格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其作品一出手,就带有明显的他所钦慕的作家的风格。在这样的基础上就会逐渐形成一个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与山西相邻的河北省,有位老作家孙犁,他的散文、小说的风格,与“山药蛋派”迥然不同,富有诗情画意,细腻隽永,就象他写的白洋淀水乡的自然风光那样的秀美。解放初期河北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现在已是中年作家,就直言不讳,认为自己当年是以孙犁为师。如果把他们称为“荷花淀”派加以认真研究,探求他们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有什么不好呢?文艺评论要研究流派,以促进其繁荣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