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农村的人才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4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要重视农村的人才建设
在四川省什邡县云西公社采访,有两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第一件事,云西公社农科站(一个带头搞科学实验的生产大队),前不久对全站各生产队的农技员、植保员和中心试验组的成员,进行了一次农业技术知识的测验,题目是农业技术上的初级常识。测验的结果,二十八个人,及格的只有五人,最高的七十六分,最低的只有十一分。
我们跑过许多地方,比较之下,什邡县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还算搞得比较好的。云西公社农科站又是全县成立最早的一个,也是全县办得比较好的几个农科站之一。因此,测验的结果,使什邡县的有关部门大吃一惊。
第二件事,我们调查了什邡县云西公社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现状。
云西公社一共十五个大队党支部书记,今年扫盲的一人,小学文化水平的九人,初中文化水平的五人。十五个大队队长,小学文化水平的四人,初中文化水平的十人,高中文化水平仅一人。全公社一百一十一个生产队的队长,其中文盲半文盲六人,小学文化水平的一百零三人,初中文化水平的二人。全公社十五个大队里的农科队队长,其中文盲半文盲二人,小学文化水平十一人,初中文化水平的二人。
以上两种情况,反映了由于长期对农村基层干部不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所造成的结果。
现在这种人才状况,对进一步发展农业,已经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什邡县的农业生产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地少人多,平均一个人才一亩多一点地。这么一点耕地要种粮食,种油菜,种叶烟(这里是叶烟产区)。三个山区公社,有近三万亩坡度在三十五度以上的耕地还要停耕还林。
在这种条件下,要进一步增产,有两条路子可走,一条是增加复种指数。这一点在什邡县潜力已不大了。另一条路子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就要看科学技术达到什么水平了。什邡县的单产已经很高,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继续大幅度的增长,难度相当大,光靠老经验是不行的。现在人们迫切希望有更新的高产高质的作物品种,有更科学的栽培技术,有更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办法,有更好的增强土地肥力的办法。总之,希望农业科学技术上能有突破性的措施,以便帮助他们突破现有的生产水平。
今后农业科学技术会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农村里没有一支得力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农业的现代化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这里做农村工作的同志普遍感到,人才建设的工作不能再耽误了。他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这是一项战略任务,不是一下能奏效的,因此既要抓紧,又要持之以恒,要有长远规划。
二、一定要用科学态度来搞科学,不要搞形式主义。过去有些工作,口号一大堆,标语一大串,各种组织的招牌一大片,轰一阵,没完没了。这不是搞科学。搞科学贵在扎实,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三、要制订一些鼓励农村社员学科学的政策措施,现在农村有的地方按力分配,就是按力气分配,这不行。搞科学的脑力劳动也是“劳”,花一点代价是必要的。
本报记者
冯东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