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怎样发挥上海这个工业城市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4
第5版()
专栏:

怎样发挥上海这个工业城市的作用?
经济结构小组上海调查组
建国以来,上海已经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原材料工业有相当基础,加工工业比较发达,协作配套比较好,产品品种、规格比较多,技术水平也比较高。郊区已初步建设成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基地。猪肉和蛋、禽自给率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和七十以上,食油和蔬菜全部自给。
上海在全国经济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它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八分之一,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六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六分之一。全国各省市之间调拨的工业消费品中,从上海调出的几乎占一半。
这样一个对全国经济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工业城市,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更合理地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应该周密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共上海市委提出,要尽快地把上海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基地、科学技术基地和外贸基地。这是积极的设想。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这个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我们建议,上海的经济工作要抓紧做好五件事。
(一)迅速制订长期规划,科学
地规定上海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
一百多年来,上海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有一大批有觉悟又有技术的老工人,有一支比较强的科学技术力量,有比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又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与国内外都有广泛的经济联系。这是发展上海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是,上海市的土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高,工业过分集中,缺乏原料燃料,这是不利条件。六十年代以后,中央有些部门看到了在上海搞生产、搞建设,花钱少,见效快,收效大等有利的一面,从部门的要求和当时的需要出发,纷纷向上海安排生产任务,安排建设项目,使上海承担了占全国经济很大比重的各项任务,压力是不小的。据有关部门同志反映,年年希望喘一口气,腾出一部分力量来进行调整,偿还一部分生产上、生活上的欠账,并按照上海的特长发展经济,但是,除了军工系统设备大量闲置、技术人员任务不饱满之外,上海各行各业年年只是背了任务回来,为完成当年任务,疲于奔命。他们认为,利用老城市、老基地的有利条件,搞生产,搞建设,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问题在于怎样利用。目前那种忽视上海的不利条件,缺乏综合平衡,没有长远考虑,几乎是只求收获,不问耕耘的做法,虽然一时能够奏效,但决非长久之计。它不利于上海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也不符合全国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我们认为,这种意见是反映了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的,是正确的。
为了更合理地发挥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我们建议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考虑,帮助上海市计委及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和上海的特点,共同制订出长期规划,明确规定上海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
(二)逐步调整工业结构,改变
齐头并进、全面铺开的局面,有重点
地发展适合上海特点的工业
解放后,上海经济是按照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的方向发展的。除采伐、采掘工业外,工业门类几乎都齐全了,是一种既“大”又“全”的工业结构。这种结构对形成地区生产能力是有好处的,但势必影响上海特点的发挥,不利于全国的布局。上海一无原料、二无燃料,却重点建设了冶金工业。上海钢的冶炼能力现已达五百万吨,每年需调进矿石、生铁、炼焦煤等近三千万吨,生产的钢材有三分之二要外调。冶金和石油化工工业耗用的能源几乎占全市用量的一半,从而加剧了交通运输和燃料、动力的紧张。宝钢建成后,上海钢的冶炼能力将近一千二百万吨(但对原有市区钢铁工业迫切要求解决的生铁供应缺口问题,仍未解决),运输、电力缺乏的状况将更为突出。上海市有些同志认为,上海钢铁工业大幅度上升是大好事,但是,对这一地区的运输和能源供应的压力将更大,这一方面的平衡工作做得不够。不但如此,还使得上海传统的、国内外市场大量需要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得不到应有的扶植,在前进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上海市有些同志主张,按照上海的特点,原则上还是多发展用原材料少、消耗能源少、占用场地少、不污染或少污染、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具体说,加强加工工业时,特别要发展精加工工业;加强新兴工业时,特别要多发展电子工业;加强轻工业时,特别要多发展传统出口产品的生产。对原材料工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原料工业的规模还是有个限制为好;对污染严重,特别是带有放射性元素和剧毒性物质的工业更要有个限制。这些意见很值得重视。
在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的同时,还应逐步调整产品结构。比如说,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向新型、高级、精密、尖端、多品种的方向发展。一般产品的生产可分期分批地转给兄弟省市承担。重工业部门还要扩大为轻工业、农业服务的产品的生产。军工部门则要积极安排与军工工艺相近的民用产品生产。力争有更多的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中央各有关部门在上海安排工业的生产和建设时,要在国家计委综合平衡的指导下,全面考虑上海的特点,力争求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此外,上海市要运用自己的工业、科技力量,很好为郊区县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服务,使上海十个郊区县领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国起示范作用。
(三)努力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改
造,使上海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技术装
备不断更新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现有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是上海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一条投资省、建设快、效果好的道路。上海的工业企业,百分之七十集中在市区一百四十一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筑密度很高,很难有发展的余地。不少企业,尤其是轻工企业,长期以来依靠“挖潜”增产。生产迅速增长,但生产场地、厂房未能相应扩大和改造。轻工、纺织、手工三局的危险厂房有将近一百万平方米,占厂房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一。很多工厂技术装备陈旧落后。如轻工业局系统,拥有各种设备八万七千台,其中三十、四十年代的占百分之四十;五十年代的占百分之五十;五十年代以后的只占百分之十。很多设备带病运转,维修费用很高,而且耽误生产,影响产品质量。上海市不少同志认为,这种情况如不迅速改变,不仅产品升级换代,向新、高、精、尖发展难以做到,而且能否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也令人担忧。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我们认为,对上海原有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要多搞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把更新改造同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同提高质量,发展新、高、精、尖产品,同消除“三废”污染、改善劳动条件结合起来。
一九七九年,上海的更新改造资金超过了基本建设的投资。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基本折旧率的提高,更新改造资金还会有所增加。但这些资金来自二十三条渠道,有三十多种,没有一个单位进行综合平衡。使用这些资金时,审批手续又繁琐,特别是更新改造所需的物资、设备没有保证,以致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不出去,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现有陈旧设备的维修费用,凡是大于购置新设备的,要有计划地首先进行更新。今后用于上海市所属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最好由上海市计委或工交办统一管起来,按照长期规划,统筹安排。更新改造所需的主要物资设备,最好能优先供应。凡是能够利用现有企业更新改造的,就不要再开新的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要列入各级计划。
(四)积极改造老城市,抓紧治
理环境污染,把上海建设成文明的清
洁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十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工业生产增长了十几倍。目前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工厂三、四十家,有人口四万多,有的区竟高达十万人以上,工厂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这些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在人口和工业这样高度密集的地区,住宅、市政建设、文教卫生事业等,多年来没能相应跟上,远远落后于生产建设。因此,从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下水道、电话,一直到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馆、浴室、医院等无不紧张。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住宅,二是“三废”污染。据调查,住房困难的有六万五千户,还有四百六十四万平方米的棚户简屋亟需改造。“三废”污染方面,最突出的是污水。全市每天排入黄浦江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约有四百万吨,市区降尘量,居民点的噪音,都超过卫生标准。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
现在,上海市城市建设和改造已到了非搞不可的时候了。为了做好这一工作,(1)要有一个可行的总体规划。要利用和发展现有十二个卫星城镇,把它们的配套设施建设好,有计划地把市区部分工厂、居民搬迁到郊区去。
(2)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更多的住宅。可试行民建公助或分期付款购置住房等办法。要制订出合理的住房分配标准,调整现有住房,并按质量好坏、使用面积多少,实行累进收费制度。
(3)要下决心治理“三废”,特别是流入黄浦江的污水。要坚决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要累进收费或罚款,必要时,可勒令停产。要赋予环境保护部门处理污染问题的应有的权力。
(4)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宜采取“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方针,把权力和责任都交给地方。上海市公用事业收入和劳改企业收入应该留给上海市,同时,也有必要从工商业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城市建设、改造资金。
(五)大力推动兄弟省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起带头作用
同全国各省区比较,上海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科技力量比较强,管理水平比较高。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半,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利润高出三倍。上海有责任、有能力“输出技术”,“输出管理”。它可以采用经济办法,为兄弟省区提供科技成果、管理经验,提供技术装备,帮助技术改造,进行技术服务。这是一条利用本国比较先进地区的技术、管理经验,帮助后进地区迅速提高经济水平的路子。这条路子不用外汇,收效快,很值得摸索经验,并加以推广。如果全国工业生产都达到上海的水平,用现有的固定资产就能增加产值一倍半,很多产品就会大大增产,很可能有不少产品就会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有余。
上海的机械工业产品有一万八千个品种,单机成套水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型设备成套水平也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它曾先后提供了年产六十万吨铁、一百五十万吨钢、三十万吨合成氨的成套设备,三十万千瓦火力发电设备,以及年产一百万吨煤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置。这是一支相当重要的力量,应该积极扶植,努力帮助攻克制造某些大型成套设备技术上的难关,提高产品质量,以促进上海工业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带头作用,上海的工业水平当然也要加快提高。为此,要努力加强国外科学技术情报工作和经济情报工作,迅速掌握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努力吸收、消化、运用,发展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进一步为提高整个国家工业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