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大办”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4
第5版()
专栏:报刊论文摘要

“大办”小议
周鹄昌
有一年,在某省掀起了一个“大办汽车”的热潮。有的专区为了造出汽车来“献礼”,全专区所有的机械加工厂几乎都忙得不亦乐乎。汽车运输总站大修厂、农业机械厂、动力机械厂……都把造汽车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造成(应读为拼凑)了一辆以当地地名为牌子的特种型号的汽车,于是,“喜报漫天,捷报频传”。
一个专区在这样“大办”的风头上造出一辆汽车,确实颇不容易。当地不少人自然为之欣喜。因为就当时来说,这辆汽车成了“新旧社会对比”或者“文化大革命丰硕成果”的活材料,报喜是理所当然的。可是,造这辆汽车究竟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呢?当时,大家谁也没有认真核算过。只听人们议论说,仅仅加工零部件的费用,就可以购买四、五辆“解放”牌汽车了。当然也没有人来追究责任,因为“大办”之下,只能算政治账,不能算经济账。
“大办”一词之源,大约起之于“大办钢铁”。只要一说“大办”什么,就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其它的只能让路。结果往往不是劳民伤财,就是造成某些部门的畸形发展。譬如说,因为要“大办农业”,就把林、牧、副、渔业挤掉;要“大办粮食”,就把多种经营当成歪门邪道。诸如此类的“大办……”,实际上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唯意志论”思想在作祟。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十分注意市场的供需动态,而且十分注意经济核算。否则,工厂就要倒闭,资本家就要破产。他们决不会不考虑经济效果搞什么“大办”的。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固然不以利润为生产的唯一目的,但也不能不讲经济效果。脑袋一热,就来个“大办”,把国家越办越穷,难道这在政治账上就胜了一筹么?
当然,不是说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一时期,不可以强调某项经济事业应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力量来办。但任何经济事业,总要考虑必要的条件与效果,根据经济规律来安排。譬如,一个专区没有必要生产出一辆汽车所有的零部件;一个地处林区的生产队没有必要毁林种粮。这些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岂能用搞政治运动的办法,一轰而起胡办乱办?当前,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正是要调整由于过去盲目大办而留下来的后遗症。可是必须警惕新的“大办”之风,如大办轻工业。有些地区就不顾当地的资源等条件,也“大办”一些没有条件办的轻工业。“大办”社队企业,不考虑因地制宜,而大搞无米之炊。为了“找米”下锅,不惜走歪门邪道,和大企业抢饭吃。诸如此类的“大办”,如不从思想上加以澄清,调整必将劳而无功。
(摘自《经济管理》1980年第2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