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夹纻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4
第7版()
专栏:

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夹纻像
步连生
鉴真大师夹纻像,是日本天平时期(公元七二九——七九四年)的珍贵艺术品,是日本的国宝之一。鉴真夹纻像“回国探亲”,在扬州市和北京巡回展出,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又一盛事,必将载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史册。
鉴真应聘去日本时,正值盛唐时期,而日本国内处于大化革新后弘扬佛法的历史时代。适应日本大化革新之后的需要,鉴真对日本佛教界进行了阐教,传律授戒,为日本政府在僧侣中健全了授戒制度,同时也传授了我国的建筑、雕塑、书画、文学、音乐以及医、药等科技和文化知识,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发展两国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鉴真夹纻像,据日人真人元开的《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是鉴真临终前,由其弟子们按照他坐禅时的姿态塑造的。鉴真结跏趺坐,两手重叠膝间,紧闭双目,微露喜容,安详肃穆。作者刻划了鉴真在运思筹划阐教弘法,传播唐朝文化的内心状态,表现了鉴真“为是法事,何惜身命”的气度,以及双目失明,仍孜孜不倦地为传播唐朝文化而献身的精神。同时,坐像的服式与圆熟的线型反映了盛唐的艺术风格与手法。那简洁匀称、质感柔软的重褶,同鉴真脸部的神态相映照,显得十分和谐。鉴真大师夹纻像不仅是一件性格突出、主题鲜明的艺术杰作,也是古代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标志。
夹纻造像工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入日本国后称为“干漆造像”。日本的夹纻艺术,就是盛唐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后盛行起来的。鉴真大师夹纻像是日本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之一。此外,唐招提寺金堂中三米多高的毗卢遮那佛坐像,是“天平时代最伟大、最巧妙的雕像”,也被作为日本特别保护的国宝。据说它是鉴真弟子义静所作,但从该像莲瓣内发现的有关造像工匠的墨书来看,这座塑像实为中日两国僧俗艺术家们友好合作的结晶。
所谓“夹纻”,就是先用泥塑造成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里面的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象”。
按《东征传》所记,塑造鉴真像的缘起,可能是其弟子们根据鉴真大师生前对弟子思托所说“我若终已,愿坐死,汝可为我于戒坛院别立影堂,旧住房与僧住”的遗愿而塑造的。这是鉴真在日本保持我国唐代高僧迁化之后设立“影堂”的风习,同时也流露出鉴真志在日本阐化,心怀祖国的感情。因此,这次鉴真像“回国探亲”,也可以说是遂其本愿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