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通县进行的北方地区土壤普查试点结束 为农业基建和科学种田提供重要依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2版()
专栏:搞好科学种田 发展农业生产

在通县进行的北方地区土壤普查试点结束
为农业基建和科学种田提供重要依据
编者按:搞好土壤普查,是制定农业区划,实行科学种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中央要求在三年内完成全国范围的土壤普查,这项任务十分重要,也相当艰巨和紧迫。各级领导一定要及早做出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抓紧抓好。
搞土壤普查工作,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方面技术力量的作用,以专业人员为骨干,尊重专家们的意见;同时也要发动和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认真总结我国农民认土、用土、改土的实践经验。通过土壤普查,注意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帮助社队建立一支土壤技术队伍。土壤普查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地要先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培训骨干,然后逐步铺开,并且要做好普查前的组织、物资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
本报讯 本报记者陶远、朱继功报道:在北京市通县进行的我国北方地区土壤普查试点工作,经过十个月的努力,已经结束。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组织土壤学专家、教授和有关部门进行了验收,普查技术和质量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在全国开展土壤普查工作,去年三月份,农业部委托北京市在通县进行土壤普查试点。这项工作由通县和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具体负责,郊区各县(区)抽调了一百多名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队,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市农林局等单位都协助进行普查,北方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也派代表参加,并会同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共同进行。
通过土壤普查,查清了全县一百零七万亩土地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养分和利用状况,以及低产土壤的障碍因素。地处北京东郊的通县,地平土沃,以生产粮食为主。但在这次土壤普查中发现,由于北运河、潮白河等河流的冲积和风力的作用,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全县有祸土、潮土、风砂土、沼泽土四个土类,十九个土属,八十三个土种,其中盐碱、易涝和风砂土共有五十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六,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经过土壤养分化验,发现全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只有三十万亩土地的土质和养分含量较好。掌握了全县土壤养分含量情况,今后就可以制订经济合理的施肥措施。全县现有二十六万亩土壤不缺磷,可停施一年磷肥,单这一项即可节省农业开支八十万元。
普查队还编绘了各种图件,为今后搞好全县农业区划、农田基本建设和进行科学种田,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普查资料的综合汇总,还编写出十二万字的《通县土壤》一书。
通县的土壤普查,为在北方地区开展县一级的土壤普查工作提供了经验,还培训出一批技术骨干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