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种田 甘肃省农委听取农科人员意见,提出今年科学种田抓好三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2版()
专栏:搞好科学种田 发展农业生产

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种田
甘肃省农委听取农科人员意见,提出今年科学种田抓好三件事
本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最近,甘肃省农委征求有关农业科技人员意见。他们建议,今年要使全省农业生产有一个较好的收成,在继续深入贯彻中央两个文件和省委有关文件的同时,要靠科学种田增产,必须抓好三件事:
第一,要迅速恢复、提高传统的耕作措施。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积累的伏秋耕地、深耕深翻、铺压沙田、引洪漫地、镇压保墒等增产措施,是适应甘肃山地面积大,干旱灾害多,生产水平低的自然特点的宝贵经验。这些“庄稼经”,在今后若干年里还要坚持下去,切实抓好。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积极恢复、提高这些传统的耕作措施。
第二,努力恢复、提高已经推广的科学技术措施。多年来,甘肃先后引进、推广的机耕机播、药剂拌种、化肥施用、优良品种、带状种植等科学技术措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没能很好地总结、巩固和改进、提高,使有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有的丢掉了。一九七九年,全省机耕面积、药剂拌种、杂交玉米等比历史最多的年份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一九七五年以来,全省化肥的年度施用量比六十年代末增加了七十多万吨,但仅增产粮食二十来亿斤,平均每斤化肥只增一斤四两,还没有达到应增数的一半。若除去其它措施的增产效能,现有化肥的增产效益就更低了。化肥增产效益低的重要原因是氮、磷比例失调和施用方法不当。据庆阳地区各县试验,耧施的比撒施的化肥,每斤能多增产粮食一斤半以上。据武威县大柳六队试验,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单施氮肥的亩产五百一十八斤,氮、磷二比一配合施用的亩产七百一十二斤,比单施氮肥的每亩增产一百九十四斤。而甘肃去年供应的化肥的氮、磷比例约为十比一。此外,全省还有三百万亩有效水地,因机、电、渠、地不配套,至今还没有发挥效益。这些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措施应用的效益低,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现在的问题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这些措施。
第三,大力引用、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已经开始在甘肃部分地方引用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机械精选种籽,质量高、出苗好,比未精选的种籽增产百分之五以上,还可节约用种百分之八左右。一九七七年以来,省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对马铃薯采用茎尖培养新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增产效益显著。去年榆中县和平公社官滩沟大队种植的无病毒种薯,亩产达到四千五百斤至八千二百斤,较当地一般品种平均每亩增产二至四倍。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为今后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