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蓝田县一千多名干部深入第一线 逐个帮助生产队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2版()
专栏:

蓝田县一千多名干部深入第一线
逐个帮助生产队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
据新华社西安电 中共陕西省蓝田县委组织县、社干部深入基层,一个队一个队地帮助生产队解决问题,建立和健全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蓝田县各社队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改善经营管理,全县有百分之七十二的生产队建立起各种类型的作业组,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实行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责任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全县社队经济总收入、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社队企业总产值以及社员分配,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油料和林牧业,也都比上年增产。
在总结回顾一年的工作时,蓝田县委的领导同志通过典型调查,发现仍有一部分基层单位由于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已经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中,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于是,县委决定派干部下乡,一个队一个队地解决问题,把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起来。到春耕前,蓝田县已从县、社两级抽调包括县委常委、部局长和公社书记在内的一千多名干部,分三期帮助一千八百多个生产队建立或健全了生产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县委副书记孙凤亭带领的工作组,在李后公社涝池庄大队,看到有些生产队在改进劳动管理时只注意抓大田生产的责任制,其他活路还是记大概工。有的工副业干活无定额,生产无计划,一年收入多少算多少。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同队干部一道,在反复征求社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六十多种这样的活路,逐一制订出人员安排、岗位责任、计酬和奖惩等具体办法,使按劳分配的原则贯彻到各个方面。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工效成倍提高,劳动力剩余的现象日益突出。县委书记姚世平、副书记尤运海和他们带领的机关干部,通过仔细调查研究,帮助大队和八个生产队在提高耕作水平、适当扩大农业基本建设的同时,广开生产门路,整顿和新办工副业厂、组四十八个,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增加了集体收入。社员满意地夸奖:“这回领导上真是把工作做细了。”
蓝田县委开展的这项工作,大大推动了当前的春耕生产。绝大部分生产队已把今年的生产任务落实到各类作业组。一千九百多个实行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务棉专业组,正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灌水、施肥、整地等各项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