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风雪战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风雪战歌
去冬今春,藏北草原发生了严重雪灾。广大牧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战风雪,斗严寒,大大减轻了雪灾带来的损失,为夺取八十年代第一个牧业丰收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在雪灾面前,藏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牧民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中共那曲地委和拉萨市当雄县委都及时成立了抗灾指挥部,带领群众同雪灾进行顽强的斗争。
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下的当雄县是重灾区,全县平均积雪厚达一尺左右。县委第一书记龚达希深入社队,和大家一起抗灾保畜。县委书记洛桑为了组织社员把牲畜转移到较安全地区,冒着风雪严寒,在茫茫雪地里来回走了六天。
五十七岁的那曲地委书记刘正文深入基层,及时帮助基层解决抗灾中的问题。当他发现安多县扎仁区牲畜较多,遭灾后严重缺草时,就和干部、群众一起商量,决定宰杀掉难以过冬的五百多头(只)老弱病畜,把饲草饲料用来保证大批牲畜度过缺草关。那曲地委的领导同志还和地区有关部门联系,在很短时间内就组织了二百多台次车辆,及时把百万斤口粮、饲料粮、几十吨物资和药品送到了灾区牧民手中。
(二)
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激发了群众抗灾保畜的热情。在同暴风雪搏斗中,出现了许多舍身忘己、保护畜群的感人事迹。
去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那曲县罗马公社六队放牧员扎次,为了寻找被风雪惊散的牛群,在风雪中忍着饥寒,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个山脚下找到了牛群。沙赛公社二队放牧员扎开和龙仁公社三队放牧员拉姆央金等,在风雪袭来的时候,为了保护集体畜群,七天七夜没吃上一顿热茶饭,一直跟着畜群跑。当雄县巴嘎公社的六十多名放牧员,白天为畜群扫雪找草,夜晚为牲畜烧火取暖。在冰天雪地里,他们和畜群在山坡上一起度过了二十九个日日夜夜。
那曲县卧托公社社员秋曲为了不让集体的牲畜冻坏,一家人赶做了十五块保暖垫子,交给了生产队。社员甲措,看到集体的牲畜被冻,家里没有垫子,就把自己的帐篷扯开,给集体的牲畜做了十几块保暖垫子。
达仁区在雪灾发生后为三千五百多头弱畜加盖了保暖垫子,其中不少是社员自己拿出来的。
(三)
在那曲县委会议室里,我们看到了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着:“学习你们的高尚风格,感谢你们的无私支援。”这是当雄县委和革委会在抗灾中赠送给那曲县委的。
那曲县巴尔达区与当雄县纳木湖区毗邻。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纳木湖区六个公社有三个公社连续降雪,造成灾害。巴尔达区委了解到纳木湖区受灾严重,立即召开了公社负责人会议,要求各社队做好支援重灾区兄弟社队的准备。当纳木湖区色地公社把十七群牲畜转移到巴尔达区的拿么穷公社时,拿么穷公社的干部和群众立即腾出房子,搭起帐篷,让出畜圈,送去糌粑、酥油和当柴草用的牛粪,还把近处的好草场让给色地公社使用,而把自己的牲畜赶到远处草场放牧。色地公社六十多岁的放牧员曲地,由于转移路上过度劳累,到拿么穷公社后病倒了。拿么穷公社六队队长本增就把这个老人扶到自己家里,给他请来医生,拿来药品,烧好酥油茶。本增还让自己十七岁的女儿替这位老人放羊。在本增一家的关怀下,不几天曲地的病就好了。这位在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老人眼含着热泪说:“旧社会来了雪灾,为了争草场,发生械斗,结下世代冤仇;而今遭灾,阶级友爱,情深似海,社会主义就是好哇!” 新华社记者 李少山 刘印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