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滞一畅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3版()
专栏:

一滞一畅的启示
编者按:花椒、苹果的滞销、畅销,说明了调查市场需要、搞好市场预测的重要性。是胸中有数,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还是主观臆断,盲目生产,两者在市场上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特别是那些一时短缺的商品,切不可一哄而上。如果竞相盲目上马,就有可能由短缺变滞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花椒,象某些中药材也有类似的教训,很值得记取。
花椒和苹果,是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经营的两大宗商品,去年,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花椒滞销,到去年底统计,库存已达七百三十四万斤,占压大量流动资金,至今找不到销路。苹果畅销,连出口共计销售十一亿三千多万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两件事,引起人们不少联想。
前些年,花椒在国内市场上是紧缺商品。一九七○年以来,由于供销社收购价格偏高,有关部门大力提倡,山东一些农村的村旁、房后种了许多花椒树,有些地方还搞起了花椒岭。到一九七九年,全省已有花椒树四千三百多万株,年产花椒一千多万斤,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一百四十倍。本来,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是件好事。可惜人们在鼓励发展花椒生产时,没有预见到市场的变化。目前,花椒仅能用作调料,市场容量有限,随着生产的发展,花椒供应就会由紧缺转化为缓和,平衡,进而饱和、过剩。
山东苹果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去年,全省产苹果二十亿斤,比一九五三年增长八十八倍。在销售方面,也出现过波动。去年初,就有一些省市退山东苹果的订单,当时有两亿多斤苹果没有销路。山东有关部门对国内苹果市场预先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认定这几年其他省份的苹果虽有发展,但就全国来说,生产并不是多了,苹果供应还达不到饱和的程度,而山东省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品种优良,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竞争力。因为心里有底,所以碰到困难并不泄气。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情况,发现有些省市不要山东苹果,是因为包装质量差,混等混级比较严重。他们立即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重新打开销路,使销售额大大超过了原计划。
调查、分析和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是件很细致的工作。山东省对苹果品种的布局就有粗疏之处。全省现有苹果树中,早、中熟品种占百分之六十,晚熟品种仅占百分之四十。这种情况,造成早、中熟品种大量集中上市,市场上会一时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上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上的问题,经营山东苹果往往出现亏损,使许多应当拿到手的经济收益白白丧失掉。现在,有关部门已在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搞好市场预测,需要做大量工作,首要的还在于农业、工业、商业各个部门都要懂得研究市场情况的必要性,把这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还拿山东的花椒来说。花椒滞销的信息在一九七八年就已显露出来,供销社系统曾向生产部门提出限制花椒生产的建议,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多年来商业部门对工农业产品实行包购包销,生产部门许多同志形成一种观念:只要把产品交给商业部门,就是卖出去了,至于这些产品是压在仓库里,还是到了用户手里,他们很少关心。因而不注意研究市场情况,不注意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安排生产。正因为如此,山东的“花椒热”在前两年有增无已,一九七八年全省又新栽花椒苗一千万株。这一点,是很值得领导经济工作的同志重视的。 本报记者 张平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