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水上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8版()
专栏:风物小志

水上长城
陈布新
烟波浩瀚的洪泽湖的东岸,北起淮阴县码头镇,南至洪泽县蒋坝镇,耸立着一条长六十七公里的大堤,这就是有名的洪泽湖大堤。大堤蜿蜒曲折,气势雄伟,宛如一座水上长城。
洪泽湖大堤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远从汉代起,人们就开始在这里筑堤,那时堤长只有十五公里。明朝永乐至万历年间,又数次增修,使土堤一直延伸到蒋坝,成为今日洪泽湖大堤的基础。公元一五八○年后,人们将土堤改建为石堤,到一七五一年全线石工才基本完成。整个大堤高近十米,顶宽五十米,底宽六十五米。为了削弱风浪的冲击,人们把堤岸修筑得弯弯曲曲,并建有船舶避风港。人们希望这座水上长城固若金汤,永不溃决,还在堤上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现在三河闸管理处还保存了两只铁牛,是清康熙辛巳端阳日铸造的,上面刻着“维金克水,蛟龙永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的字句。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大堤虽然建成了,但因为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维修和整治,遇到大水年份,湖东广大地区仍然是白浪滔天。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更在堤上筑工事,挖战壕,把古老的大堤弄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一九二一年和一九三一年的两次淮水泛滥,洪水冲破堤坝,奔腾直下,里下河地区顿时沦为泽国!
解放后不久,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党和人民政府成立了治淮委员会,组织起千百万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全面整修和加固了洪泽湖大堤,并且种植了许多树木。在加固大堤的同时,又作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蓄泄控制综合利用治理工程,初步解除了淮河上游洪水对里下河地区的威胁,使这一片沃野良田成为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千百年来水患无常的洪泽湖,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听命于天”,而是听从人们的安排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