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串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5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串门
杨玉辰
每逢节假周末,到朋友家串串门,聊聊天,或谈古论今,切磋学问,或相互砥砺,取长补短,实乃赏心乐事。陶渊明的《移居》诗:“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的正是串门的好处。杜甫在回忆同诗友李白互相登门谈论诗文的情景时慨叹道:“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可见,好朋友、好邻居之间互相走访,不仅古已有之,且是为学求进之道。
历史上,通过串门获得政治上、事业上相互支持帮助的佳话是不胜枚举的。古人把在品德上互相学习,有了过失互相规劝的朋友叫做“畏友”,结交“畏友”,往往借助于串门。明代清官况钟,是大家都熟悉的,他之所以能惩办贪官,减少官租,清理冤狱,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与他的朋友周忱的支持分不开。当时周忱在南京任江南巡抚,况钟每次到南京办事,总要到周忱那里登门一访,常谈至深夜,互相得到了不少鼓励。串门,也要有选择、有目的才好。据说,顾炎武一次在街上听人谈论《仪礼》,见其中一人见解精辟,谈吐不凡,就赶紧向旁人打听这个才子的身世住处,当他得知此人是一位塾师、在学问上很有造诣时,便去登门求教,结为良朋,果然受益不浅。
串门最忌“谈空天”。鲁迅就曾经慨然叹道:“我在这里,常有客来谈空天,弄得自己的事无暇做”。对这种“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的人,鲁迅的态度是“少陪无聊之客而已”。对那些无聊而又喜欢串门,见面并无可谈而又东拉西扯,坐着不走的串客,应该规劝他们几句:同志,还是为自己也为别人,更为四化多付点辛劳吧,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串门“谈空天”上!至于那种为了走后门、托人为自己办私事而来上门攀谈的,应另当别论,那根本不能算正常的串门,人们报以冷眼,也就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