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老队长当了新支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6
第3版()
专栏:

老队长当了新支书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公布以后,河南省邓县陈堂大队果断地调整了领导班子。坚持闹派性的人下了台,当了二十年生产队长的老党员许学增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堂大队这个多年的“老大难”,这回解决问题了。
三月下旬,桑庄公社党委召集全社八百名党员和一百名群众代表到公社学习《准则》。陈堂大队来的人学到《准则》中“坚持党性,根绝派性”那一条时,认为这条和陈堂的情况对上了号。辅导员读完“对于坚持派性屡教不改的人,一定要给予严肃的纪律处分。不应该让这样的人进领导班子,已在领导岗位上的一定要撤下来”这一段,会场分外活跃。许多党员当即提出:陈堂的问题就得照《准则》上说的办。
公社的领导通过各种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发动大家对那些在十年动乱中“双突”进来的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示自己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公社党委集中起来,做出决定。
陈堂大队二十九名党员中,包括正副支书二人在内,有六名是“双突”进来的。其中三名表现好的,留在了党内。支书陈新富和副支书陈新洲在十年动乱中一人拉一派,入了党,掌了权,继续坚持搞派性分裂活动,上面几次派工作组都解决不了。这次,对陈新富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一年,把陈新洲清除出党。这种做法,使党员受到了党性教育。群众也满意地说:党规党法就是有威力,这回把闹派性的人制住了。
接着,讨论叫谁来挑陈堂大队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大家推选五十三岁的老党员许学增。许学增为人正直,工作有魄力。当年办农业合作社,他带过头。“大跃进”时期,别人说一亩地打五千斤粮食,他说那是胡吹。就这,他被反了“右倾”,拔了“钉子”。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当生产队长,扎扎实实抓生产,对一些年轻人的错误行为不迁就。因此,十年动乱中给他贴大字报,说他摆的是官老爷架子,走的是“刘少奇路线”。两个派性头头上台后,都想把这位老干部拉过去,可他总是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信党,不信派。”这次,大家要把党支部书记这副挑子搁在他肩上,他觉得困难大,又担风险。可是又一转念,党叫集中精力搞四化,邓小平同志的报告特别重申干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这种时候,能把陈堂这个烂摊子推给谁呢?再说,如今形势不同了,五中全会给刘少奇同志彻底平了反,心里的疙瘩消除了,“四大”将从宪法上取消,没人再敢胡贴大字报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想到这些,他愉快地接了担子。
许学增开始工作第二天,就召开大队领导班子会议,根据队里存在的实际问题,决定当前抓三件事。
第一件是生产。
前任支部书记只会打派仗,说大话,不好好抓生产,不落实党的政策。现在,先抓紧把生产责任制搞起来,组织群众管理好麦田,整顿好队里的林场,再把棉花、烟叶和红麻的播种准备工作抓起来。同时决定,把那三间大队办公室腾出来,在那里榨油和加工面粉,开展工副业生产。
第二件是办学。
大队校舍多年失修,不少孩子到外队上学。前任支书对此不但不管,反而侵占校院给自己盖瓦房,群众十分气愤。现在,支部决定尽快把校舍修盖起来,让孩子们好好上学。
第三件是捉赌。
这个队里有个赌场,队里队外一伙赌徒,从春节一直聚赌到现在。前任党支部书记不但不予制止,反而利用来搞派性拉拢人。许学增主张对聚赌的要严肃处理。一天黎明时分,许学增喊上公社干部老胡和一个支委赶到赌场。赌徒们慑于新的党支部的威力,只得低头认错。许学增当场批评了参加聚赌的二队队长许学信,许学信平时放荡不羁,这回他乖乖地当众检讨,表示悔改。
这几件事一传开,群众连声叫好,夸赞许学增他们这个班子才真象个党支部,庆幸陈堂从此又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路人了。
本报记者 吕建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