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重版前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6
第5版()
专栏: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重版前言
碧野
一部被埋没了三十年的长篇,今天得以重见天日,作为一个作者,我的心情多么激动呵!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是我在太原火线生活的收获。作为一个入伍不久的新战士,从一个侧面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把这胜利的战果向全国人民汇报,我的情感是热烈的,心是忠诚的。这是描写太原战役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开国之初出版的第一批长篇作品之一。但是它所受到批评的严厉程度,当时是震惊文坛的。我们知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那种教条主义的批评,恰恰是与生活相违背的,凡是有生活内容有血有肉的描写,都被用僵硬的教条去框死,去否定。由于那种“左”的影响,无须讳言,使以后的创作思想受到了无形的禁锢,作品产生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这部长篇受到严厉批评以后,多年来个人的遭遇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但这不是主要方面,主要方面是开国初期不少作品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命运相同,也都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因而影响到整个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应有的繁荣。长期以来,在大棒之下,作家们随时都有挨打的可能,是令人不安的。
其后,我曾几次去部队深入生活,去朝鲜战场,去边疆,我写抗美援朝的通讯报告,写以开发边疆的英雄部队为题材的长篇《阳光灿烂照天山》,但我都是带着一种赎罪的心情去生活去创作的。当我听说在朝鲜指挥作战的原先太原战役时认识的老首长还问起我的情况,我是十分感动的。应该说,我参加革命以后,部队给我的教育是很大的。因而,我对部队总保存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不论我生活在另外的战线,我总是怀念部队生活的。在作品中,我仍然不断去表现部队的英雄人物,在散文集《情满青山》中,我写红三军,写将军与报春早,写珠江岸上解放军满抱鲜花的塑像;在散文集《月亮湖》中,我写老游击队员;在长篇小说《丹凤朝阳》中,我写将军武阳和老战士林长泰和冯大钧。这都是我不能忘情于部队的缘故。
当然,一部作品不可能尽善尽美,不是有这个缺点,就是有那个缺点,但要看它的主要倾向和艺术表现。以《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为例,由于作者深入火线生活时间不长,所产生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但它总的倾向是好的,不应予以全盘否定,这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借这书重新出版的机会,我对这部长篇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
在进行修改中,我重读《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觉得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还有些特色。这主要是从生活中来的,没有框框,因而生活气息较浓。相形之下,以后我的作品就求稳求全,思想有顾虑,感情受到束缚,不是大胆创作了。
现在,被埋没了三十年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得以重新和读者见面,这正说明党的文艺政策的落实与胜利。在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照满阳光的道路,是百花争艳的春天。
〔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