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暴利税”和美国能源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6
第7版()
专栏:

“暴利税”和美国能源问题
方敏
能源问题是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弄得美国政府困扰不堪。卡特总统上台执政后,曾经为能源问题多次发表讲话,先后于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九年提出了两个能源计划。四月初,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关于征收石油暴利税的法案,卡特立即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对国会经过一年时间的辩论,“终于取得了胜利”感到欣慰,而且说这项法案将成为美国“能源政策的一块基石”。
向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最先是卡特在一九七九年四月的一次能源问题讲话中提出的,后来又在同年七月的另一次关于能源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重申。人们把这两次讲话中所包括的措施称之为卡特的第二个能源计划。按照卡特的设想,为了压缩美国的石油消费量,鼓励国内的石油产量,美国政府从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开始到一九八一年九月,逐步取消对国内石油价格的控制,使它提高到与国际石油价格相当的水平。对于石油公司在取消控制、石油价格上升后获得的大笔超额利润,政府除了要求它们增加新的投资之外,对这种利润征收百分之五十的税收(即所谓“暴利税”)。
由于征收暴利税,政府在十年内估计可以得到二千二百多亿美元的收入,这笔收入将作为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基金。具体用途大致有三个方面,即“帮助收入低的美国人支付增加的能源费用”;改进运输系统,使其耗油低、效率高;以及开发新能源。卡特新的第二个能源计划的内容十分庞杂,但其核心部分则是取消价格控制和征收暴利税。这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那么十年内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可以大幅度下降,国内石油产量将上升,并使能源多样化。因此,美国政府对此计划寄予厚望,认为这将使美国“不必再进口石油而走向一个能源真正有安全保障的未来”。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能源在七十年代之所以成为“危机”,决不是偶发的。危机的症结就在石油问题上,也就是说,当前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远远超过国内的石油产量,只能越来越依赖于进口石油过日子。
本来,美国是个能源丰富的国家。就石油而言,其绝对产油量并不算小,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产量连续增长,每十年增加一亿吨(一九五○年为二亿六千七百万吨,一九七○年达到四亿七千五百万吨)。即使在七十年代,产量虽有所下降,每年也都在四亿吨以上。但是消费量增长的幅度更大。战后美国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重剧升,增到百分之四十八,而煤的比重下降到百分之十八。再加上在交通、日常生活中任意挥霍石油的状况严重,使石油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二十年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平均每十年增加两亿多吨(一九五○年的消费量为二亿八千五百万吨,一九七○年为七亿零八百万吨),在七十年代里,石油消费量继续急剧上升,到一九七八年超过了九亿吨。正如一位长期在政府能源部门任职的美国人所说,美国今天依赖进口石油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第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社会就是按照石油能源既便宜又丰富的设想建立起来的”。
但是风云突变,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的石油禁运以及石油价格一夜间上涨三倍,结束了“廉价石油”的时代。美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矛盾一下子爆发了出来,问题接踵而来。最突出是,美国为了进口石油,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美元。据统计,一九七二年美国用于进口石油的费用只有四十三亿美元,一九七七年猛增到四百五十亿美元,一九七九年又进一步增加到六百亿美元。这就给美国本已存在的经济困难火上加油,使外贸赤字激增,通货膨胀加剧,美元地位削弱,同时也影响到国内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不定。因此卡特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能源问题“好象癌症恶化一样”,削弱着美国的力量。
特别是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的今天,美国进口石油的来源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继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以后美国又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由于政局动荡,一度石油出口停顿,随后虽然恢复了出口,但出口量锐减。因此一九七九年整整一年,世界的石油形势极不平静,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交织一起,使美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国惴惴不安。而苏联入侵阿富汗、南下印度洋的态势,更使美国面临着一旦石油供应中断、输油线被卡断的险境。
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美国只能采取果断的措施来应付局面。卡特政府奋力制定的能源计划以及最近国会通过有关的暴利税法案等,显然是同这些国内外因素分不开的,这也正是卡特最近一再强调的,“除非我们最后解决了我国过分依靠外国石油的问题,否则我们永远不能在国内完全强大和在国外安全无虞。”
当然,目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暴利税法案,并不是万应灵药。从内容上看,这个法案仍然是国内各种不同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它与卡特最初提出的方案也有很大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征收的暴利税额比原来的设想减少五百多亿美元,而且在如何使用这笔税收的问题上也有分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将出现各种争执和困难,《华尔街日报》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还得过好几年才能知道这项计划是否有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