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同心同德 发展外贸——香港《大公报》社评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7
第3版()
专栏:

同心同德 发展外贸
——香港《大公报》社评摘要
据香港统计处最近发表的本港去年首十一个月的贸易数字,中港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产品的输入,比前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二。其中纺织品的入口总值增百分之四十五;石油及有关产品增百分之八十九;衣着增百分之六十七;鱼类、贝介增百分之四十五;蔬菜水果增百分之二十一。香港是我国货品输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从香港可以看到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资源十分丰富,拨乱反正之后,工农业生产正在调整中前进,对外贸易采取了积极、灵活的作法,各地方、各部门发挥自己有利的条件,开辟更多的出口门路,这都是促进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过是一个开端,距离实现四化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今后应当大有可为。
以扩大对港贸易而论,首先必须对这个市场有所认识,而认识来自认真的调查研究。香港既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又是一个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口,商情反应敏锐,市场情况错综复杂,要真正认识这样一个市场,绝非轻易之事。现在来港调查市场的人中,有的既不肯深入市场,又不接触实际,满足于飞车观花,忙于交际应酬,“调查”完毕,满载而归。如果让这种根本不了解客观情况的人去制定扩大贸易的规划指标,恐怕小则会引起各方面的失望与埋怨,大则会招致国家重大损失。对于这种不正之风,实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而加以制止。
各地方、各部门都要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和特长,开辟更多的出口门路,这是发展外贸的一项重要决策,自应贯彻执行。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各地方、各部门、左邻右舍之间,如何统一认识,统筹安排,紧密协作,却是急待解决之事。我国资源丰富,工农业也有良好的基础,各地方、各部门都有不少适宜外销的同样产品,如果大家一拥而出,各逞“奇谋”,不讲全局观念,不求紧密协作,急功近利,不顾后果,这与我国的外贸方针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图,是格格不相容的。只有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活而不乱,掌握好市场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使路子越走越宽,共同发展,共同前进。
今天,输港的国货年达一百几十亿港元,是国家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这些成就,是跟许多外贸工作人员和国货经营者长期努力分不开的。数十年来,国货经营者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宣传和推广国货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他们对于稳定港澳市场价格,维护国货的信誉,大都能以大局为重,以做一个爱国的工商业者为荣。因此,我们希望各地区在广开门路、发展新的外贸渠道的同时,注意尊重原有国货经营者的权益。在作出新的安排时,应该统筹兼顾,既要发展新的关系,也要照顾旧的关系,不好只求便利,造成新旧客户之间的矛盾。
发展外贸,是实现四化的先行官,是当前一件极有意义的重要工作。香港工商界过去在促进国家外贸工作方面作过不少贡献,今天的形势和条件,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好,相信他们一定能创出一个新局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