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我国外贸若干做法工商界人士盼改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7
第3版()
专栏:

我国外贸若干做法工商界人士盼改善
香港《大公报》记者 何奇
祖国经济正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对外贸易做法较前灵活,货源较前充足,出现了一片活跃兴旺的景象。年来,香港经营国货的行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信心,但是,对于一些地区、部门所采取的一些新做法,他们认为不甚妥当,招致经营者损失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
以下是记者采访了部分国货经营者时所谈到的问题:
鸡心枣的故事
鸡心枣推销方法的改变,是工商界人士谈论的一个例子。
红枣之中,鸡心枣是最好品种之一。这种枣子,多年来由南北行几家商号联组包销。因为销路好,所以订购鸡心枣的同时,必需配搭两种其他较次级的枣子。这两种次级枣子大都亏蚀,但鸡心枣盈利,以盈补亏,以精带次,既发展了输出,又使经营者不致亏损,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种情况,这两、三个月来突然有所改变,联组商号订购鸡心枣的办法仍旧。但是,这些商号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价钱比他们还低的鸡心枣盘口,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同一货源,另有门路,有人可以不需搭配,毫无条件的办来了鸡心枣二百吨。
总经销的苦恼
再举一个例。一间有代表性的公司在港开幕,本港总经销某类机器的一间商行,派代表前往参加酒会。该商行代表跟主人交谈的时候,表示对某类机器有把握销三千台。主方反应很热烈,马上表示可以让他做总经销。其实,总经销就在他跟前。这个商行代表听了主人的话,心里很苦恼,觉得总经销的地位是不受尊重的。
告诉记者这个例子的人还说,讲这种话的,相信不只是个别一两个人而已。去年秋季交易会,一些同类商品的出口公司代表纷纷找他,希望多销本公司的产品。如答复不满意,类似的话也就出来了。据他所知,此地已经有些用家绕过他这个总经销,直接向内地厂方订来了机床。
接受记者访问的工商界人士,对上述种种现象表示不解。其中一位说:“中国刚解放,我就经营国货,三十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甜酸苦辣!”另一位工商界人士表示,由于做法的混乱,使一些商行的利益受到损害。
集中·分散·竞争
做成上述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在工商界人士中有各种看法。一位接受访问者对记者表示:虽然有竞争才有进步,但由过去的高度集中,一下子变到今天的分散经营,为了增加收入,各自
“出奇制胜”,结果是互相抵销。据说,有这么一个例:江南某地出产的机床有特点,有销场,江北某地就依样画葫芦,生产同样的品种,互相竞争。试问:这做法有什么好处?
改进质量 改进经营
对市场缺乏了解,导致经营方法不切实际。这是工商界人士比较共同的看法。一位公司负责人说:市场的供求,总有一个限制,各个厂家的各种商品,以本身的条件,在销场上占一个比例,这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要改变市场销售的比例,首先应该从认真改进品质、改进经营方法着手。如果外贸部门只凭主观一味塞货,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他说,目前有些单位的做法,不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而是违背经济规律办事,缺乏总的安排,为赚钱而赚钱,为生产而生产,自己跟自己竞争,发展下去,最后吃亏的将是国家。
接受记者访问的人士,虽然对近来的种种情况表示难以理解,不过,仍然相信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的趋向是健康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外贸,他们表示愿意看到:有统筹,但统而不僵,要灵活,但活而不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