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中国西藏友好代表团在尼泊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8
第7版()
专栏:尼泊尔通讯

中国西藏友好代表团在尼泊尔
新华社记者 郝章印
以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任荣为团长的西藏友好代表团来到尼泊尔,受到人们的注意。代表团的民族构成,也引起了尼泊尔人的兴趣。
代表团的九名正式成员中,除一名汉族外,都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而且妇女占多数。一位尼泊尔朋友称赞说,从代表团的组成,人们看到中国在打倒“四人帮”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尼泊尔各族人民用藏族传统的礼节向代表团成员献上雪白的哈达。六十五岁的崔科·顿珠次仁副团长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曾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四品联络官,文化革命前担任过拉萨市副市长。桑顶·多吉帕姆副团长四岁就当女活佛。这两位团员受到尼泊尔朋友的注意,许多人纷纷来找他们交谈。在一次宴会上,尼泊尔外交大臣沙希主动问及多吉帕姆的身世,她说:“我虽是活佛,可是在民主改革前却没有机会到尼泊尔访问。今天,我能作为代表团副团长来到这里访问,感到十分高兴。我要感谢我国政府和人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多吉帕姆今年三十九岁,已经结婚,三个孩子都在学校念书。她的丈夫在拉萨市文联工作,她自己从事政协和宗教研究工作,一家过着愉快的生活。
中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边境有不少居民语言相通,经济互相往来,有的还有着亲戚关系。亲自参加接待代表团的尼泊尔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斯涅特,就出生在西藏,他的童年是在拉萨度过的。来自中国夏尔巴人聚居的立新公社的女医生巴尔姆,能讲夏尔巴、尼泊尔、藏、汉四种语言。巴尔姆所在的公社同尼泊尔的舍尔巴人村,只有一水之隔。她对尼泊尔朋友说:“我们双方都有很多亲戚,你来我去,就象一家人一样。”这位二十九岁的女医生在家时,每天都要接待五六个尼泊尔病人。她表示,今后要更好地为两国边民治病,为增进中尼友谊贡献力量。
近几年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成为尼泊尔人议论的题目。当他们得知,位于中尼边界附近中国一侧的樟木目前正兴建旅馆,感到很高兴。尼泊尔商界、新闻界的朋友希望樟木早日成为开放口岸,有朝一日能到拉萨去访问。一位尼泊尔朋友说:“比兰德拉国王一九七六年访问西藏地区的纪录片,我看了几遍。当我看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迹和寺庙都保存得很好时,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代表团在尼泊尔访问期间,除了参观尼泊尔工业区和园艺站外,还观光游览了尼泊尔的风景区和旅游点。双方还就扩大两国贸易、发展旅游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讨论了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的前景。任荣看到尼泊尔发展旅游业和接待外国登山运动员方面很有成绩,他表示:“我们那边的山也很多、很美,也要逐步开放。”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夏尔玛说,中国人民正在搞四化建设,这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尼泊尔人民也可从中受益。中国发展了,边疆建设好了,尼泊尔同西藏地区的经济、贸易交往也会增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