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既要培养 更要“挖潜”——重视热工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9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既要培养 更要“挖潜”
——重视热工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
要改变我国能源管理的落后状况,热工技术人员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许多工厂企业缺乏热工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对现有的热工技术人员重视不够,使用不当的问题。
热工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使用、管理和维修各种炉、窑等热工设备,保证正常生产,努力降低消耗。现在,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鞍山钢铁公司热工技术人员仅有一百零六人,其中,真正“科班出身”的还不到二十人,有些轧钢厂的热工技术岗位至今仍是“空白点”。这个公司有一个轧钢厂,共有六、七座加热炉,由于没有热工技术人员,每吨热轧薄板的重油单耗高达二百多公斤,比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高一倍多。另外还有许多企业由于缺乏热工技术人员,在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困难重重。沈阳冶炼厂节能积极性很高,今年拿出一百万元搞节约煤炭的技术改造,但是,目前正在为没人设计而发愁。
在热工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又有不少学过热工的技术人才使用不当,“用非所学”。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乔治,现在沈阳市床单三厂当杂工,干零活。沈阳市电力学校不久前取消了锅炉专业,几位热工教师有的改行当了工人,有的担任了政治教员。辽阳市某化工厂有一名一九五七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的热工技术员,几年前改行搞铸造,现在迫切希望重操旧业。他先后向十八个单位写信说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做热工工作的迫切愿望,许多单位都给他回信表示需要这样的人才,但受编制所限,只好让他“耐心等待”。有一个家住北镇县的大学毕业的热工技术员,至今仍在一家煤店里卖煤。目前,一些在热工岗位上的技术人员也未受到上级领导应有的重视,他们整天同烟、火、煤、油打交道,工作又热又脏又累,可是,奖金和保健费却比现场操作工人低,提拔、晋升和调资又比别的技术人员慢。
鉴于上述情况,许多单位强烈呼吁有关方面重视热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并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一、抓好热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有关教育部门和大中专院校,应当根据我国能源紧张而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实际情况,多开设能源专业,扩大招生数量。同时,举办短期训练班,从各工厂企业现有的技术干部中,选拔一批年纪较轻、学业相近、责任心较强的同志,委托科研部门或专业院校,进行热工技术培训,然后充实到急需的热工岗位上去。
二、抓紧解决当前一部分热工技术人员“用非所学”的问题,为他们归队广开方便之门。同时,把现有的热工技术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有限的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各级领导妥善处理热工技术人员的提拔、晋升和工资福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吴世杰 王启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