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请读这篇别具风格的悼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9
第5版()
专栏:

请读这篇别具风格的悼词
萧韵
邓力群同志在田家英同志追悼会上宣读的悼词,我认为很值得向读者推荐。
这是一篇别具风格的好悼词。好在叙事、说理、抒情融洽无间,如战友促膝谈心,功过了然,是非分明,活现出了家英同志的个性,使读之者感奋,闻之者共鸣,由此加深对于林彪、“四人帮”的仇恨,激起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封建社会有所谓“为长者讳”的传统。几千年来,死者坟头上的“墓志铭”,常常堆满了溢美之词。只有我们无产阶级,才能实事求是,不为生者掩非,不为死者讳过。这是政治上有力量、有勇气的表现,是我们伟大事业的要求。家英同志的悼词,优点、功绩历历在目,缺点、错误恰如其分。如赞扬他“很少随声附和,很少讲违心的话”,“很少”二字,合乎实际,用得颇有分寸,使一位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挺身坚持真理,反对把《海瑞罢官》一剧说成是为彭德怀同志翻案的正直的共产党员的品格,跃然纸上。然而人们也可以看出,即使耿介如家英同志,也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这样写来,娓娓动人,亲切自然,又决不丝毫贬低家英同志的形象。悼词中有一段话,写得很动人。讲到他从少年时代参加革命,几十年忘我工作,长期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忠实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然后笔锋一转,说这样一个好同志,
“却被林彪、江青、陈伯达及追随他们的居心不良的人,诬陷为反党、反毛主席、反毛泽东思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置之于死地”。在追悼会上,当邓力群同志读到这里时,几至泣不成声,到会同志也深为感动,由此想到林彪、“四人帮”一伙残害大批革命同志的罪行,不禁悲愤交集。
悼念亡故的战友,自然总想多说好话,以尊敬死者,抚慰家属。然而叙事失真,抒情夸饰,不能启发后人据实考察前人一生的行迹,得到有益的借鉴,也就失去了悼念的本意。言及缺点、错误,只要准确恰当,不仅不会有损于死者,而且正是无产阶级光明磊落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写法,益见其情挚意深,有助于激励后人切实总结经验教训,完成未竟的革命事业。鲁迅写《〈守常全集〉题记》,引大钊同志为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却也指出他的理论在当时未必精当。著文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作家白莽和柔石,却也批评前者译文的错误,后者旧作的悲观。如果悼词一定要把死者写得白璧无瑕,甚至不惜人为地拔高,说一堆过头话,或者满篇陈言套语,结尾再加一句带几分宗教气味的“××同志,安息吧!”读起来自不免索然无味。它使死者千人一面,只要改换简历,一篇悼词可以通行于天下;它使生者伫立默哀之后,印象模糊,不易引起感情、思想的波澜。这样的悼词,是起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的。
随着各级党组织、政府机关、群众团体陆续为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老一代革命家和革命同志平反昭雪,报刊时有悼词和纪念文章发表。这里确有一个端正文风的问题。树立好的文风,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希望,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能够见之于各项工作,能够见之于理论宣传,也能够见之于悼词和纪念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