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期待与惊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19
第8版()
专栏:涉艺偶拾

期待与惊讶
王朝闻
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三册第十三页,有两句话曾经引起我的注意。一句是“期待胜于惊讶”,一句是“惊讶比期待要低得多”。
“期待胜于惊讶”或“惊讶比期待要低得多”,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学者柯勒律治所归纳的莎士比亚的剧作的艺术特征之一。他以“猛然看见流星时的感觉”(惊讶)和“守望太阳在预定的时刻上升时的感觉”(期待)相比较,说明他对于惊讶与期待在人们感觉上的差别。在我看来,惊讶在审美感觉方面不宜彻底排斥,所谓惊险片对人们精神上的影响,未必只有快感而没有美感。但也不能否认,惊讶较之期待,就人们精神上的影响来说,后者至少是较有感动的持续性的,而不是一瞬即逝的。因而可以认为,柯勒律治褒期待而贬惊讶的论点,不是主观主义的妄断,而是符合欣赏心理的普遍性的。
为什么期待这一心理活动在艺术欣赏中有重要地位,看来不应当只着眼于艺术形象的特性自身,而且也应当结合艺术接受者的心理特征,了解究竟它为什么是带普遍性的。人们欣赏艺术的兴趣与能力,是他在面对某一艺术品之前,包括艺术的欣赏经验在内的生活实践养成的。正因为人们的感受能力处于不断发展的长河之中,所以重新阅读以前读过的作品,可能引起从前没有引起过的期待。如今大家都表示讨厌八股调头,但是八股调头还不能迅速消灭。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作者未能设身处地地了解群众对艺术的特殊要求。忽视观众对戏剧表演的期待,唯恐观众不理解自己企图宣传什么思想,直接地提出结论的作风,能说这是信任群众的理解能力的表现吗?根据我自己看戏的经验,以为包括剧本语言结构的起伏顿挫,演员念白的节奏感与旋律性……一切从属于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艺术技巧的提高,只有不只从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出发,而且同时结合着群众反应的可能性的预见来作判断,才能全面地判断艺术技巧的高低,相应地解决如何提高这一问题。
我不企图在这里对柯勒律治对莎士比亚剧作的研究作研究,我只企图借用他的某些见解,来说明我所理解的艺术为什么有魅力的社会原因。他在论证欣赏者之间那不可避免的矛盾时指出:“登场人物的性格,象实际生活中人的性格一样,要由读者自己推断,不听别人叙述。很值得注意的是:莎士比亚的人物,象实际生活中的人一样,常常被人误解,几乎是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接着,他提出了在创作上如何适应这种矛盾的见解。这种见解,不是直说出来的,而是透过他对于艺术欣赏活动的认识(包括思索)的主动性的论述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对于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充分肯定而透露出来的:“假如你相信人物的朋友所说的话,你可能受骗,然而,假如你相信他的敌人所说的话,更是如此;老实说,甚至人物自己通过他自己的性格作为媒介来看自己,也不能确实了解他本人,要看到全面,不漏掉弄臣或傻瓜的每一个机灵的暗示,也许你的印象会是正确的;通过那个接受了诗人自己的思想的光芒,由反映出这种种思想而证实了它的真实性的讲话的全部内容,你才可以知道你是否真正发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柯勒律治这些话,是当做莎士比亚剧作的第七个特点而提出的。我想,即使不熟悉莎士比亚的剧作的读者,也能从这些话本身看出它立论的独立性。我想,假如把这些话当做他对读者的思维活动的期待来说,对于他所提出的“期待胜于惊讶”的论点的理解也是有益的。假若观众止于接受而排除了探索的可能,艺术形象那耐人寻味的认识作用岂不落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