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革命的“军令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1
第8版()
专栏:

革命的“军令状”
李昂
类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登载的李良美同志“立军令状”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多起来,这是令人欣喜的事。
“军令状”这个名字是借用来的,我们从“古”书、“古”戏中常常见到。它强调的是“军中无戏言”,凡是请求的任务要求保证作到,并且立下一个“军令状”来作为文字凭据,兑现不了,就依状实行责罚。其可取之处,在于它那种办事认真,责任分明,勇于负责,说话算数的精神。
自觉地要求执行艰巨任务,千方百计地,有时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去完成任务,这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优良传统。对此我们有个熟知的名字叫“自告奋勇”,其文字的表现形式是“请战书”、“决心书”之类,其实际的表现则是无数先烈、英雄、模范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这种精神,战争年代自不必说,在和平建设中也是继承和发扬了的。不过,那时不曾有过“军令状”,也不需要立“军令状”。这革命的军令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出现的。
革命的“军令状”,是应拨乱反正的需要,在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中产生的。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十年破坏,我们革命队伍里原有的那种优良传统被破坏了。林彪、“四人帮”的乱棒,打得我们一些同志无所适从,怯于负责。他们制造的无政府主义,使得组织涣散,纪律松懈,使一些同志至今还没从空谈习气中解脱出来。办事情,不是拿出勇往直前的劲头去闯去干,而是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准备败阵,溜走。年年订计划,年年不兑现,年复一年,面貌依旧。不管你三令五申,他照样满足于那种“权力不小责任轻,待遇不低少费心”的职务,仿佛其它什么令、什么状,都成了“戏言”,对他失去了效力。有的同志主动立下军令状,对上面这些同志是一种鞭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军令状的做法,既是保证恢复和发扬我们革命队伍那种优良传统的好形式,又是医治“空谈症”的良方,是进行整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每个同志都去立军令状,而是提倡它所体现的说“算数”话、办“算数”事的精神,提倡勇于负责、办事认真的精神。至于军令状这种形式,是会随着革命精神的增强,革命传统的恢复和发扬,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